关于痉病的治疗,金匮要略分别从太阳痉病,也就是因为外感风寒而导致的筋脉强急证,分别用桂枝加瓜蒌根汤、葛根汤,而对于燥上阳明而导致的角弓反张、口噤不能言的痉病,则用大承气汤治疗。 从痉病用葛根汤的案例,以及结合伤寒论少阴条用大承气汤的案例,...
唐容川:正此当与上合为一节,言太阳痉病,若发其汗,而未合法者。寒湿相得,其表又因汗而益虚,即恶寒甚,其脉必紧急而痉病不解矣;若发其汗而得法者,汗已后,其脉变紧急为缓,曲如蛇状,谓不弦急也;变背反张为腹胀大,乃阴来和阳,其痉为欲解;若发汗后...
明清名医治疗痉病医案赏析 【医案1】 马,左。形寒畏冷,遍身骨楚,头项强痛,泛泛作恶,小溲短少,脉紧急,苔薄腻。太阳、阳明两经同病,急与葛根汤散其寒邪,不致缠绵是幸。粉葛根一钱五分,云苓三钱,炒谷芽三钱,川桂枝五分,姜半夏三钱,陈佩兰一钱五分,净麻黄五分,陈广皮一钱五分,炒香豉三钱,煨姜两片。二...
医案名称 费伯雄医案-痉病案 医案正文 初诊 怀孕八月,气郁阻中,暑风外迫,猝然发厥,神昏不语,目闭口噤,柔痉不止,卧不着席,时时齘齿。《金匮》云: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但系胎前身重之际,当此厉病,断难用大承气法。然不用承气,症属难挽。如用承气而胎欲下动,亦...
医案名称 问斋医案-痉病案 医案正文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麻黄 桂枝尖 甘葛根 青防风 川芎 蔓荆子 藁本 炙甘草 生姜 大枣(湿证) 风痉与中风相近,而筋独转,转于头则摇,转于项则强,转于眼则戴,转于口则噤,转于背则反张,转于四肢则瘛疭。总是阴亏血少,津枯液涸,无以荣筋。大虚之症,急宜...
小儿痉病 至痉之惊骇得者,当以清心、镇肝、安魂、定魄之药与蜈蚣并用,若朱砂、铁锈水、生龙骨、生牡蛎诸药是也。 小儿为少阳之体,是以或灼热作有惊骇,其身中之元阳,恒挟气血上冲以扰其脑部,致其脑筋妄行,失其所司而痉证作矣。痉者其颈项硬直也,而或角弓反张,或肢体抽掣,亦皆盖其中矣。此证治标之药...
痉湿暍病:痉病 汤方 2 236 2021-08 5 痉湿暍病:痉病 汤方1 251 2021-08 6 痉湿暍病:痉病 2 250 2021-08 7 痉湿暍病:痉病 1 277 2021-08 8 痉湿暍病:概论 266 2021-08 9 绪论:6 236 2021-08 10 绪论:5 254 2021-08 查看更多
转来就诊时,按其证,神疲,畏寒,四肢厥冷,半身及手足抽引,舌淡,脉沉细,应属太阴、少阴脾肾阳虚;按其病,大病之后,气血皆虚,筋脉抽动拘急,发为痉病。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灵枢·经筋第十三》云:“足少阴之筋”,其病“主痫瘛及痉”。本例辨证施治,体...
余无言医案及医话 登录 痉病 儿童食积痉病 八龄儿童,身体素壮,学校归来,顿然发热。至下午四时,忽发急惊病证。角弓反张,项背均强,两目上耸,手足拘挛,牙关紧急,欲呕不出,口角流涎,有时行脑膜炎之疑。余询知其端阳之节,食角黍、鱼肉颇多。此食积胃脘,酿生内热,反射于脑也。以硝黄蒌葛汤一下而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登录 太阴少阴证痉病 太阴少阴证痉病 郝××,女,22岁。重庆市某厂管理员。 [病史]1959年7月,因高热昏迷。送往某医院急诊。经用退热药,高烧不减,再以物理降温,仍无效。未明确诊断。遂出院,请中医治疗,当日服药两剂热退,渐清醒。但次日晚又陷入昏迷。送××医院抢救,当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