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十年来,我们发挥病证结合体系的优势,借助现代医学新技术,激发中医药潜力以协同解决临床难题、突破临床困境,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王阶...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病注重从贯串疾病始终的根本矛盾上认识病情,证主要是从机体反应状况上认识病情。辨病和辨证,对于中医诊断来说,都是重要的。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
以候为证是证据,通常以数个象、素组合成有内在联系的复合证候。证之辨属意象思维,是对证候本质属性的认知。 在人体小宇宙层面,具象思维与概念思维是可以互鉴互动的。 然而,据证言病、病证结合对待“病的人”,则必须观天地以察象,将人...
本方之渊源,可追溯至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原文载道:“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此言不仅揭示了血痹之脉象与症状,更指明了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其治疗之要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之用,诚非止于阴阳俱微之血痹...
病证结合名词解释 病证结合是中医诊断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基于中医理论,将患者的病症和体征(病证)与特定的疾病名词相结合,用以确定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诊断结果。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病证是指由于内外因素引起的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症状和体征上的表现。疾病名词则是指传统西医学定义的疾病名称,如感冒、高血压...
再论病情演变,若发热依旧,细辛依旧担任解热重任,而病势转至阳明,大便秘结,不见太阳表证之影,却见阳明腑实之形,此时则需大黄登场,替麻黄之职,以荡涤肠胃,附子细辛不变,大黄附子细辛汤应运而生,病证症再度完美融合,展现中医灵活变通之妙。此等精妙,非仅方药之堆砌,实乃医者匠心独运,对生命奥秘之深刻...
中西医结合有助于更好地防治疾病,如难治性高血压,常需联合多种降压药,加用中药后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西药种类及用量,缓解临床症状。而“病证结合”是西医疾病诊断(即“病”)加中医辨证论治(即“证”)的新诊疗模式,因其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深受欢迎。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
随后在观看2023年7月29日病证结合NAFLD全国启动会人民日报报道视频后,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由季光校长、范建高教授、邬卫东书记、汤磊副书记、程明亮教授、张权教授、唐东昕院长、安祯祥教授、游绍伟教授、彭虹教授、罗亚文教授、颜勤教授、祝娟娟教授、陈颜教授、杨晓宇先生、简成琴女士、丁贤贵先生等人共同成功开启...
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应用探索 □刘中友 肺结节是现代医学中的定义,是指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其实,中医学中并无“肺结节”这个病名,其致病因素隐匿,不易被发现。在中医学中,肺结节尚无统一、确定的病名,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依据...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刘映)中西医结合有助于更好地防治疾病,如难治性高血压,常需联合多种降压药,加用中药后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西药种类及用量,缓解临床症状。而“病证结合”是西医疾病诊断(即“病”)加中医辨证论治(即“证”)的新诊疗模式,因其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深受欢迎。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