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疟疾在中医理论中主要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包括清热解毒、祛邪扶正等措施。以下是疟疾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1.湿热痰浊型: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止饮。 常用方药:柴胡疟疾丸、达原饮。 药物组成:柴胡、青蒿、广藿香、黄连、知母等。 2.气血两虚型: 治疗原...
5.劳疟 症状主要为疟疾迁延日久,遇劳累易发作,发作时寒热较轻,面色苍白。治疗方法为益气养血,扶正祛邪,常用方剂为何人饮。 请注意,以上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服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常用方药:达原饮加减,主要包括槟榔、厚朴、草果、知母、黄芩等。 中医在治疗疟疾时,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理。除药物治疗外,还建议结合饮食调养、针灸疗法等方式,以增强疗效。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情反复或恶化。2024-10-15 ...
1. 正疟:表现为呵欠、寒战、全身发热、出汗、口渴等症状。建议服用柴胡截疟饮,药物包括柴胡、黄芩、半夏、槟榔、草果、常山、大枣、生姜等。这些药物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化湿止泻等功效。 2. 温疟:表现为疟疾发作时发热严重、怕冷少、头痛、口渴、肢体酸痛、大便不通等。建议服用白虎加桂枝汤,药物包括石膏、知母...
疟疾的辨证论治 辨实痢、虚痢“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景岳全书·痢疾》)。一般说来,起病急骤,病程短者属实;起病缓慢,病程长者多虚。形体强壮,脉滑实有力者属实;形体薄弱,脉虚弱无力者属虚。 1、辨实痢、虚痢“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景岳全书·痢疾》)。一般说来,起病急骤,病程短者属实;起...
疟疾的辨证要点-中医内科 1.辨瘴疟与一般疟疾的不同一般的疟疾症状比较典型,休止之时,可如常人;定时而作,周期明显;神识清楚;发病虽以南方多见,但全国各地均有。而瘴疟则症状多样,病情严重,未发之时也有症状存在;周期不如一般疟疾明显;多有神昏谵语;主要在南方地区发病。
疟疾的辨证论治 疟疾的辨证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寒热的偏盛,正气的盛衰及病程的久暂,区分正疟、寒疟、瘴疟、劳疟的不同。 一、辨证要点 疟疾的辨证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寒热的偏盛,正气的盛衰及病程的久暂,区分正疟、寒疟、瘴疟、劳疟的不同。 二、治疗原则
中医辨证论治疟疾。瘴疟(1)热瘴。症状: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肢体疼痛,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则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黑垢,脉洪数。 治法:辟秽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清瘴汤加减:青蒿、玉竹各15克,茯苓、生地黄各20克,柴胡、半夏、知母各12克,陈皮、竹茹各6克,黄芩9克,黄连4...
证候主症:疟疾迁延日久,每遇劳累辄易发作,发时寒热较轻,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纳少自汗,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疟邪久留,气血耗伤。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代表方:何人饮加减。 以上内容“2020传统中医师承考点:疟疾的中医辨证论治”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多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新闻政策请关...
5.疟疾的辨证论治: 正疟—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方药: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 温疟—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方药: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寒疟—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瘴疟: 热瘴—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方药:清瘴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