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威而不怀德 1、意思是畏惧他人的声威、名望或能力,跟随或附庸,但不怀有仁德、赞同或友好的认同感。 2、出处: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意思是:唐太宗说:“古代中国的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落后野蛮,只相信暴力、威压,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
畏威而不怀德 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意思是:唐太宗说:“古代中国的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落后野蛮,只相信暴力、威压,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
人言夷狄畏威不怀德,果然。 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实录》卷二二六 因谕信等曰:高丽地界辽左,其国君臣畏威而不怀德,此以诚抚,彼以诈应。 洪武三十年,《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三 2、明清至民国“畏威不怀德”话语的扩大化 录入者注:本段主要是为了展现“畏威不怀德”论述对象的广泛,没有收录使用该语句的全部案...
这个句子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为: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意思是:古代中国的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落后野蛮,只相信暴力、威压,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资治通鉴》是专为治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而编写的史书。其书中总结的许多经验教训,均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
1、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而无大义的意思是:在小事上比较有礼貌,在大事上就比较冷漠。 2、仁义: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
这个句子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原文为: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 意思是:古代中国的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落后野蛮,只相信暴力、威压,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 《资治通鉴》是专为治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而编写的史书。其书中总结的许多经验教训,均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
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而无大义 “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而无大义”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荀子·富国》,揭示了单纯依靠威慑和礼仪无法获得长久统治的道理。 威信缺失,难以服众 “畏威而不怀德”是指只依靠威严和权力来震慑人民,却不去施以仁德,赢得民心。这就好比猛兽,依靠凶猛的外表和尖锐的爪牙威慑...
这个句子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为: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意思是:古代中国的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落后野蛮,只相信暴力、威压,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资治通鉴》是专为治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而编写的史书。其书中总结的许多经验教训,均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
因谕信等曰:高丽地界辽左,其国君臣畏威而不怀德,此以诚抚,彼以诈应。 洪武三十年,《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三 2、明清至民国“畏威不怀德”话语的扩大化 录入者注:本段主要是为了展现“畏威不怀德”论述对象的广泛,没有收录使用该语句的全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