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以篆籀笔法写小楷,继承“颜体”的大将之风,点画浑厚雄健、朴质典雅,字体间距一别开阔势态,变的紧凑密集,给人肃穆老辣之感。第六:钟绍京《灵飞经》。“天下第一小楷”,崇尚王羲之的秀逸婉约之风,全卷妍丽飘逸、明媚灵巧,曾让赵孟睥启功赞不绝口,称其是敦煌“写经体”中,...
幸好书法界还有一幅,仅存的“颜体”纸本真迹,此作就是《自书告身帖》,亦称《自书太子少师告》,写于唐建中元年(780年),全卷共计253字。彼时颜真卿78岁,用笔老道稳健、缓急有序,多以中锋运笔,不断衄挫顿折,点画骨肉亭宏,墨色深入纸背,有时逆锋顶纸,更显字体的张力和韧性。极具高古浑穆之象,当...
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命王著梳理宫中的真迹,依据书家的身份、年代,加以分类和修编,创作出书法界最完整的“百科大全”——《淳化阁帖》。此作乃中国第一部汇集各家书法的巨著,毫不夸张的说,《兰亭序》在它面前是小弟,整体分为10卷,囊括远古至唐代4000多年,各位帝王、臣子、专业书法家等,共计103...
可谓凝结“宋四家”毕生心血,代表宋代书法的半壁江山,相比我们常见的长篇法帖,手札大多是乘兴而作,或者写给亲朋好友的书信,用笔回归自然状态,不再刻意造势,直观展现创作者的心境和状态。就拿蔡襄《杜君帖》、苏轼《东武帖》、黄庭坚《花气诗帖》和米芾《伯充帖》举例,笔画全都饱满浑厚,具有峻健雄伟之象,其中...
这五位书法家分别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王珣和杨凝式,他们的五件经典作品被誉为“天下五大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独特的笔法代代相传。从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到隋代的僧智永,再到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都在传承和发扬着“兰亭笔法”。
书法家王厚祥 现代“四大狂”,即刘洪彪,胡抗美,张旭光,王厚祥。最近几年出现的“四大狂”,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整体上看起来却是杂乱无章,疯狂到了极点。王厚祥作品 王厚祥作品 有人说,目前各大美术(戏曲、文艺、书画、歌舞、影视),最没有下限的莫过于书法,而以“创新”为名,最能颠覆传统的,...
说到书法界谁的字最“美”,有人“提名”王羲之,《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东晋以来影响了无数人,甚至成了“中国字”的代表;也有人认为赵孟頫的字最美,华贵精巧、世间罕有,正如其人一般,有“神仙气质…
近期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怀素的“百科大全”,内藏20幅怀素手稿,乃是书法界一部“惊为天人”的宝典,此帖就是《效古人草书册》。怀素号称“草圣”,他的实力,后世有目共睹,自幼勤勉练字,深谙古人笔法,青年时期,下山游历,继承正统,又把自然万物,融于书法创作。正因如此,怀素的草书包罗万象,又质朴天然,...
《十七帖》曾是唐太宗挚爱,为了能流传千古,编撰之后被刻入石碑,墨迹原稿早已失传,目前仅有拓本传世,其中最精善的拓本,就是藏于开封博物馆的唐刻“冯铨本”。此版本没有拼接和裁剪,全卷完整通畅,字迹极为清晰完整,书法界见过的人偏少,市面尚未广泛流传,我们拿目前盛传的上野本、缺十七行本与之对比。可以...
他才是书法界的“亚圣”,实力比肩王羲之,历代名家争着学他的字 针对“亚圣”一称的人选,书法界存在诸多异议,大部分初级学者,顺应历史认定颜真卿,不过很多功力精湛的专家和高手,给出不同答案,有人支持赵子昂,称其诸体皆善,继承“二王”笔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贡献不亚于颜真卿。实际上“亚圣”的真正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