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题记 郑燮(xiè)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①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②其中,甚凉适③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④,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⑤,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⑥触窗纸上,咚咚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⑦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
画竹题记二则[清]郑燮胸中之竹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③,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③。独画云乎哉【注释】①倏:迅速,忽然。②变相:样子...
《画竹题记》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板桥(郑燮)的作品,其中较为人熟知的一则全文如下,并附上其解释: 原文: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
郑燮善画竹,并爱在画幅上题诗作记。这二则是写画上的题记。第一则巧妙地阐述了由外界自然美引起创作冲动,构思成胸中之竹。但在落笔时,却又不是胸中之竹,表现了法外的情趣。第二则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也就是作者去世的前一年。说明了画竹要画出竹子的“神”、“生”、“节”、“品”,也就是说,创作...
(5)《题画》画竹题记一则(郑燮)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译文】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
冬心先生爱远游。大病一场之后,颇有些伤感,觉得去日无多了,山河也似乎一并老去了。只想着,多花些时日看看山水,方才不负光阴呢。1750年的4月,先生从浙江嵊州乘船,过湖州,游太湖、洞庭,到惠山,一路行走,一路看光景,最后抵达扬州。半年多来,没有一天不画竹。每每画完,都有...
64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题画》画竹题记一则【明】郑燮 拼音版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
3.两段文字与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1) ”有关,文与可强调画竹(2) ,郑板桥则认为画竹(3) 。(3分)4.甲乙两篇小短文都是作者畅谈自己绘画的心得体会,异中有同。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苏轼、郑燮画竹的相同经验。(4分)六、文言文阅读。(16分)[甲]何晏、邓飏、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
《画竹题记》结合文言文谈启示 《画竹题记》是北宋著名画家、书法家米芾的一篇随笔,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这篇文章结合了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从文言文的角度来看,《画竹题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修身养性的追求。文中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