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尤其喜爱画墨竹,被称为“成竹于胸中”的文同,并不以精致纤细的笔画交代竹子的形质,而是以畅快的笔画,简要准确地掌握了竹干节叶的结构,将状似倒悬、实则坚韧有力的精神传达无遗,展现文人“写意”的本质。他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来表现竹叶正反面和光影效果,并把叶梢风翻转折都一丝不苟地画出来。他把中国...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眼中,竹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道德情操的体现。他们偏爱竹,偏爱到宁愿食无肉,也不愿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这种对竹的热爱,不仅是一种审美喜好,更是一种文化情感。竹的品质与象征是坚韧与高洁。它在寒冷的冬季不凋,炎热的夏季不衰,深深地扎根于土...
清 石涛 风竹 清 石涛 灵台探梅图 清 石涛 王原祁 风竹 郑板桥 风竹 郑板桥(1693-1765),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清 李方膺 潇湘风竹图 李方膺(1695-1755),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秦仲文 风竹 秦仲文(1896-1974),近现代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擅...
田世光画竹 田世光画竹 田世光画竹 田世光出身于大家族,但在全族中以他家的支脉最穷,幼年常遭到家族中有钱人的白眼,使他痛感'富而不仁'的古语,进生同情穷苦人之心,立志要作出一番事业。 他自学龄时起即在本村读私塾,喜欢画画,经常用石笔和粉笔在方砖上画小鸡、小鸭、汽车、飞机,还喜欢回燕子和蝴蝶、草虫等。...
其尤精于画竹,其作画时,下笔迅速,善于使用墨色深浅来刻画竹子的各种姿态。宋代名家米芾也被其画技折服,曾如是评价:其画竹,以浓墨为面,淡墨则为背。这一评价准确无误,也道出了其技法之精妙绝伦。显然,其已成功独创墨竹画法,并形成了墨竹一派,故其素有“墨竹大师”之美誉,又被誉为“文湖州竹派”。
3. 郎世宁,清代著名画家,以画竹、花鸟和人物著称。他画的竹子更是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和质感,尤以画竹最为出色,被誉为“清代画竹第一高手”。4. 张大千,20世纪中国画大师,以画竹、山水和人物最为著名。他的“墨竹图”等作品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被誉为“竹石大师”。5. 黄宾虹,20世纪中国画...
使此画内在格调上升,展现出铮铮铁骨和孤高豪壮之志,赋予画面生命力,因为在郑板桥看来,画竹就像学书法一样,最开始都是依据看到的形态描摹。 先把基本功跟竹子的形态把握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加入自身的理解跟艺术观念,让竹林的婆娑翩然之影显现于纸上,刻画出它的品质与气节。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竹子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一种优雅与坚韧的象征。让我们走近三位国画大师——黄幻吾、田世光和乔木,探索他们在竹画艺术中的独特风采。 这三位国画大师,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视角诠释了竹子的美,展现了…
潘天寿画竹子 第二位:张大千 张大千,中国著名画家,祖籍广东省番禺县,生于清朝四川省内江,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