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丝绸之路关键地段的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多彩壮丽,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张骞“凿空”,武帝置郡,汉晋遗卷,敦煌宝藏,可谓道不完说不尽。考古发现的魏晋十六国彩绘壁画砖墓更是诸多历史遗迹中珍贵的文化遗存之一,魏晋十六国彩绘壁画砖墓及其画像砖上的图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自汉代...
对比全国其他地区出土的画像砖,河西地区魏晋彩绘画像砖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特风格。从图像内容上来看,这些画像砖表现的题材广泛,涵盖神仙异兽、桑蚕农耕、出行射猎、宴饮起居、百戏娱乐、服饰车舆、建筑居所等题材,社会生活色彩浓厚;从绘画艺术风格上来看,河西画像砖主题鲜明活泼...
南朝画像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些画像砖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从构图上来看,南朝画像砖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节奏感。画面中的各个元素都被精心安排,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同时,画像砖还善于运用对称、重复等构图手法,增...
南朝时期,隐逸风尚盛行于世,南山四皓的形象成为绘画与雕塑艺术的重要题材。河南博物院馆藏的南山四皓画像砖,就是这一时期的艺术瑰宝。南山四皓画像砖,南朝陶器,长38厘米,高19厘米,厚6厘米,1957年河南邓州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砖呈长方体,正面模印人物画像。画面中四人两两相向而坐,长发垂于肩背,着敞领...
所谓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画像砖的起源及分类。 画像砖的起源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
在四川发现的东汉画像砖中,就显示了古代人对性爱的自由态度。这些画像砖在出土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当考古学家仔细清理它们时,发现了令人害羞的内容,这些画像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春宫图之一。这些画像砖描绘了男女在野外的情事,以非常直接的方式表现了古代人对性爱的热情和开放。这两块画像砖现在分别收藏在成都...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南朝画像砖多为20世纪30年代在南阳邓县(今邓州市)许庄和南阳新野县先后两次发现,后历经战乱,辗转运至开封,现珍藏于河南博物院。画像砖多为长方形,一般长38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也有少数尺寸略异于此。每块砖上均为模印阳线浮雕图像,画面构图严谨,图案清晰,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强...
河南博物院馆藏有一件陶制画像砖,名为郭巨埋儿画像砖。它长33.8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于1958年在河南邓县学庄村(今河南邓州)的一座彩色画像砖墓葬出土。由于该墓没有明确的纪年,考古人员根据其墓葬形制、墓门壁画、彩色画像砖以及随葬陶俑等综合分析、比较后,认为它与江南地区魏晋十六国时期所流行的画像...
首先出现的是建筑画像砖,它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多用作宫殿、衙舍的阶级。在秦国的咸阳、东阳、燕国下都、齐国临溜、楚国郭、赵国邯郝等地,均曾出土过带有简单图案的建筑用砖。目前所见最早也是最为精美的是秦国《侍卫宴享涉猎纹》和《龙纹》空心画像砖,现存于陕西博物馆,学者一般认为它是专供宫廷烧造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