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定义(GB/T 7251.1-2013)电气间隙(clearance):两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尺寸应确保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和设备内部产生的峰值电压不会击穿该间隙。爬电距离(creepage):两导电部件之间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的尺寸应确保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不会出现...
总的来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虽然可以通过增加距离和改变工艺来达到安全要求,但出于灯具本身结构空间限制和生产成本考虑,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大小总归不能是盲目的改变,此时就需要有一套完备的标准方法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数值。故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试验意义就是在生产成本与安全之间做一个平衡,使其在达到安全要求的同...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 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
三、名词解释 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2、电气...
一、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定义(GB/T 7251.1-2013)电气间隙(clearance):两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最短距离电气间隙的尺寸应确保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和设备内部产生的峰值电压不会击穿该间隙。 爬电距离(creepage):两导电部件之间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最短距离爬电距离的尺寸应确保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不会出现绝缘...
爬电距离是指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最短路径。与电气间隙类似,爬电距离的设计也需要保证在特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绝缘材料表面不会发生闪络或击穿,从而防止电痕化现象的发生。电痕化是一种由电场和电解液共同作用下,固态绝缘材料表面逐渐形成导电路径的过程,这会严重影响设备的绝缘性能。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1、爬电距离 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
爬电距离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4943 为表 2L,65-2001 中为表11)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 4943 中只有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减小,但必须满足 标准 5.3.4 规定的高压或短路试验. 三.从 GB8898-2001 中 13...
1、爬电距离 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2、电气间隙 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简单来说,爬电距离指的是两个带电体之间的最短距离,这个距离通常是在考虑电气间隙和污染等级的条件下确定的。爬电距离的尺寸应使得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不会产生闪络或击穿。 2.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是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