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56年9月,根据国务院制定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及发展无线电电子学等新技术的紧急措施,中国科学院成立电子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并从多个单位调集专业人员,在北京开始创业工作。2. 1958年7月,研究所迁入中关村新基地,并成立了十个研究室,标志着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3. 1960年3月,0305工...
1956年9月,根据国务院的规划,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在中央批准下成立,聚集了来自北京物理所、长春电机所等单位的48位科技人才,他们在西苑大旅社6号楼开始了创业之旅。1958年7月,研究所迁至中关村,正式启用中关村研究基地,陆续设立了十个研究室,科研活动逐渐活跃起来。1960年3月,电子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源于1958年的109厂阶段,历经历史沿革,逐渐发展为微电子所。自1958年至2003年,微电子所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1958年至1986年的109厂阶段,历经四届领导班子更迭,从物理研究所到半导体研究所,再到直接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最终划归国防科委十...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的前身于1955年5月在北京成立,最初命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2. 1958年2月,该研究所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3. 1960年12月,研究所再次更名,称为“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4. 到了1975年,研究所的名字变更为“第四机械工...
1955年5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在北京组建,当时定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1958年2月,研究所名称改为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1960年12月,又改名为"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所"。1975年,研究所名称更改为"第四机械工业部一0一0研究所"。1979年5月,成为对外开放...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其早期隶属于不同部委的领导时期。最初的阶段,该所名为“无线电应用技术发展综合设计研究所”,代号为四机部六所,其业务核心是“应用电子技术推动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随着名称的演变,它曾更名为“电子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所”。在1989年,研究所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2年,那时它被命名为第四机械工业部的第二研究所。在那段初期阶段,该所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随着国防科工委的调整,该研究所更名为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其科研重心开始向信息技术领域转移。这一转变标志着研究所进入了新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有关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部分单位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至今。2003年10月16日,为了集中和充足优势资源,进一步凝练和明确发展方向,拓宽应用研究领域,巩固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970年至1975年,响应“大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国防科工委在甘肃省徽县设立微波及特种传输线研究所,即中国人民解放军1408研究所,由原电子部23所负责。研究所成立初期,以“边基建、边科研”的精神艰苦奋斗,形成了以科研和国防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氛围,培养了能吃苦耐劳的科研团队,他们在八所的成长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的历史沿革,见证了其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不断发展的足迹。自1952年成立“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以来,研究所经历了多个关键发展阶段,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并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苏联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