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本报探访全省馆藏甲骨文的重要场馆,跟随甲骨文穿越千年,赴一场中原博物馆之旅,了解文字的演变和影响力,感受华夏璀璨文明的魅力。河南博物院 看甲骨识...
游客不再单纯地“看展览”,而是在参与中“体验历史,感受真实”,获得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沉浸式”体验。他们纷纷感叹甲骨文再也不是刻在兽骨龟甲上的“天书”,现代科技正在让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离当下越来越近。中国文字博物馆博文馆“字里乾坤”展览实景。(受访单位供图)“通过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我们...
安阳市洹宝斋甲骨文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306件/套,开展教育活动3次,参观人数7200人次。 历史沿革 安阳市洹宝斋甲骨文文化博物馆成立于2013年5月10日,是中国一座针对甲骨文的收藏展馆,坐落于安阳市龙安区烟厂路南段,开馆二年多,供游客免费参观。展出内容 馆内收藏306...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深入体验甲骨文化的魅力 这是由殷墟博物馆与腾讯SSV等 多方共创的数字互动展示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刷新 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这还要从一服中药说起。 1899年秋,清朝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疟疾,派人到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
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自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以来,一代代专家学者努力考释文字、研究历史、探讨文化,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推动甲骨学成为一门世界性学科。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解读了甲骨文中蕴含的商代历史,描绘出一幅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鲜活图景。市民 路爱军:这个展览把非常难理解的甲骨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以及生动形象的图画展现出来,非常值得一看。除了精心设计的问答和甲骨墨拓图外,现场还展出文物展品135件。据介绍,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2月1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殷墟博物馆新馆“子何人哉”展厅内的甲骨陈列。曲海庆 摄 亚长牛尊屯南甲骨司母辛鼎 商朝先民征战、生活、生产想象图 殷墟与洹北商城考古遗迹分布图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得到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
探索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文的奥秘 🎫 门票:无需预约,现场购票,票价45元 🕒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 讲解:可预约一对一人工讲解,费用为150元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文字历史博物馆,展示了中华汉字的发展演变历程,尤其是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发掘与研究历程。这里展出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