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脏-五气-药类法象-制方法”理论模型将脏腑病机与六气病机相融合,如“木-肝-风”“金-肺-燥”之类;将五行元素与气的相关属性配属于脏腑,改善了传统脏腑辨证理论中对病位概念的过分强调,同时更加重视病机转变的多样性,开创独特的易水学派医学理论。张元素制方用药理论的构建并未舍弃历代积累的药物功效...
而或肾亦虚寒,倘专一补脾,未免有土克水之患,故用药有兼施焉。山药、白茯苓、干姜所以补肾者也,而补骨脂、大茴香、肉桂、杞子、熟地,则补脾之中,兼以补肾矣。所谓补脾兼补肾者如此。 补肾兼补脾。如小腹胀满,肾气虚寒可知。而或脾亦虚寒,倘专一补肾,未免有水来侮土之患,故用药有概举焉。补骨脂、肉苁蓉、...
理论基础: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所治病证为依据。 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临床辩证用药,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注意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恰当选药。 如:羌活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治阳明经头痛,柴胡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治厥阴经头痛,细辛治少阴经头痛。 六、毒性 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用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脏腑气化论”指导下,张元素重新梳理和总结了历代药物使用经验,以药物的“气”“味”属性贯穿于药物理论的构建,契合了该理论对药物功效的新要求,最终形成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独特中医理论。 由上可知,张元素构建以药物气味为主的制方用药理论紧密地契合了“五行-五脏-五气-药类法象-制方法”的理论...
本文试对张元素制方用药理论进行剖析,以期能提纲挈领地把握易水学派用药心法。 药性 气味厚薄别,升降五类分 张元素将药物自身的气、味属性看作药物功效之本,并认为正是药物气味厚薄的不同导致了药物之间功效互有差异,因此将药物气味的厚、薄作为分类依据,构建出独特的药性体系,即...
从仲景用药的情况看,的确与《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的吻合率较高,而且方药组成的君臣佐使的配伍法度,药物的四气五味,以及“阴阳和合”,“七情”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等药物学理论的运用,仲景虽未专论,但从其运用情况分析,都与《神农本草经》所载吻合。假如没有深厚的理论根底,仲景便不可能运用得如此...
药性理论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 □孙玉信 张磊老师(国医大师)在治病时,主张以药物之性用药,不主张以化学成分用药。化学成分虽有它的科学性,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因药物成分非常复杂,很难以某种成分以概其全。如果以化学成分的不同特点用药,是不能尽中药之性的,也难以取得应有疗效,不要以中医理论之玄而走捷径。化学...
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包括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剂学、实用中药学等。 1.临床药理学 研究和应用药物进入人体后的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新药临床研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规律,其重要参数和结论均来自正常人群或患者。近年来又引入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即把经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
首先,阴阳学说是中医用药最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之一。阴阳学说认为,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宇宙万物的平衡与和谐。在中医用药中,药物被赋予了阴阳属性,以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例如,阳虚者需用温阳药以补阳,阴虚者则需用养阴药以滋阴。通过药物的阴阳属性与人体内的阴阳状况...
1、法相用药用药法象法相用药用药法象“法象” , 一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现象; 二是效 法、模仿的意思。法象用药是中医用来探究药物作 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法象理论初步形 成于宋代, 兴盛于金元时期。而以李东垣的药类 法象和用药心法、张元素的珍珠囊和医学 启源为代表。他们在宋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