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起次第,梵语名称是“邬巴底札玛”(utpattikrama),意为使生长或创新。 在修行生起次第法时,要先得到上师的加持灌顶。之后在佛像或曼陀罗唐卡之前静坐,观想本尊的外貌以及曼陀罗坛城。经由观想本尊及曼荼罗坛城,生起佛慢,了解自己与佛陀无异,进入三摩地之中,而得到内在证悟。 它是借由修持三身,进入创造瑜伽,而得到...
在修行中,“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们通常出现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体系中,特别是无上瑜伽部的禅定修持法中。 生起次第 生起次第,梵语称为“邬巴底札玛”(utpattikrama),意为使生长或创新。这一阶段的修行主要是为了净治四生(胎、湿、卵、化)习气,解脱凡庸所见、所闻、所知三者之缚。修...
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藏文bskyed-rim-rdzogs-rim。藏传佛教无上瑜伽部的根本大法。解释 “生起次第”是为求净治四生(胎、湿、卵、化)习气,解脱凡庸所见、所闻、所知三者之缚,现见本尊、真言、智慧(身、语、意)之本性而修习的瑜伽。即用观想的方法,转变凡夫执著,进入智慧坛场之中,把自身观想为本尊,自己...
生起次第这个词组可以理解为“发生的先后次第”或者“事情的发展过程”。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也可以指代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词组来描述某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过程和结果。生起次第这个词组在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
生起次第,梵语名称“邬巴底札玛”,意指使生长或创新,是修行中的重要法门。在进行生起次第法时,首先需得上师的加持灌顶。随后,静坐于佛像或曼陀罗唐卡之前,观想本尊的外貌以及曼荼罗坛城,从而生起佛慢,认识到自己与佛陀无异,进而进入三摩地,获得内在证悟。此法借由修持三身,进入创造瑜伽,以获得证...
《佛教大辞典》指出,「生起次第」是藏传佛教无上瑜伽部禅定修持法之一。其目的旨在净治四生(胎、卵、湿、化)习气,解脱凡庸所见、所闻、所知三者的束缚。通过修习「生起次第」,寻求现见本尊、真言、智慧(身、语、意)的本性。「生起次第」采用观想的方法,引导修行者转变凡夫的执著,进入智慧坛场...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它是佛教密宗的修法内容。所谓生起,是指生起八地菩萨的清净见解,一切万法都是清净的如来藏光明显现;次第指生起此清净见解的修法次第(顺序),它是观修本尊的三等持:入定安住空性的真如等持,出定缘众生修大悲心的现位等持,真实观修本尊的因位等持,因位等持又分观想莲花等五种修法次第...
生起次第 密咒乘分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生起次第包括了身、语、意智慧面的瑜伽――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其目的是为了了悟一切现象的本然清净。圆满次第则导引对心之本性的离戏证悟。 金刚身 31 生起次第诸多心难拥; 专修一佛诸佛已齐聚。 凡所显相尽皆观音身, ...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是整个密宗的修法内容。 所谓生起,是指生起八地菩萨的清净见解——一切万法都是清净的如来藏光明显现;次第指生起此清净见解的修法次第(顺序)——观修本尊的三等持:入定安住空性的真如等持,出定缘众生修大悲心的现位等持,真实观修本尊的因位等持,因位等持又分观想莲花等五种修法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