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性是在特定空间区域内,在自然或人类活动的驱动下,生态环境所表现出的易变性,这种变化往往是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利用的方向发展,其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相对应。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脆弱性(vulnerability的含义及现象,但对其进行学术研究则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生态学领域展开。国内脆弱性研究相对较晚,最早始于牛...
环境脆弱性是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相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能力,是自然属性和人类干扰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性、地表组成物质、地域水文特性、生物群体类型以及气候因子。人为因素即人类滥用各种物质和资源,导致资源枯竭、生态...
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入的全...
第5章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脆弱性评价 5.1 生态脆弱性 5.1.1 生态脆弱性的定义与内涵 5.1.2 生态脆弱性的命名 5.1.3 生态脆弱性评价 ……第6章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保护模式 第7章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保护的空间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 第8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附录 长江三峡常见的消落带...
(1)对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定量化进行了探索,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和生态环境数据,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对脆弱性及其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提出适应性管理的对策。(2)从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出发,借鉴适应性理论,构建农户旅游发展适应性分析框架,探讨了农户适应旅游发展的行为...
《国土空间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与实践》从国土空间生态脆弱性内涵表征与评价内容、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评价方法与分析模型等几个角度出发,讨论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分析不同尺度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差异。在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国土空间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与实践》集成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
在此基础上,还对研究区域开展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研究,探索生境脆弱生态区的生态恢复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研究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建议,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图书目录 封面 景观生态学案例分析 内容简介 《景观生态学案例分析——河流景观...
《景观生态学案例分析 : 河流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是201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铁冬、许大为。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空间信息技术,以1980-2006年四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地形分析,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的角度,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运用土地利用图谱模型对土地利用...
《北方典型矿业城市地质-生态脆弱性及其调控研究》是由国土资源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担任第一完成单位,由张发旺担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项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本项目.对矿业城镇地质-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较深入研究,首次对大柳塔矿业城镇地质-生态脆弱性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在该区地质-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研究方面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