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人类学界的学者,如尹绍亭,不像科技史学者那样将环境史从历史学中完全独立出来,而是明确表明“生态环境史属于历史学范畴”,但又认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不是“史学研究的‘专利’,乃是与诸多学科相关联的公共研究领域”(按:这一说法颇具启发性,下文将做进一步阐述),进而从人类学的发展脉络给出了两种类型...
四、“富民”何所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史学,历史研究不可能也不应当陈陈相因,需要继承与扬弃、开拓和创新。宋代富民问题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不少成绩,但毕竟还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新探索,势必有不尽周全之处,难免引起“无较为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一类的质疑。[51]笔者也有不理解之处,原因大概在于并未读懂。实话实说,...
12月7日下午,“生态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暨西南三省区域历史研究交流会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生态史”重点学科建设团队承办。来自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一、中国生态史学的本土渊源 从世界范围来说,生态环境史研究大约兴起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学者开始进行这方面的专门研究稍晚一些,80年代初开始出现在题目上标注“生态环境”一词的史学论文,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逐渐成为热门课题,一些学者相继呼吁建立中国环境史学,笔者甚为赞同,但更愿意称之为“中国生...
【核心提示】生态史研究最重要的还是回到生态与历史之间的关联问题上来。这需要具体、深入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用“过程”来理解生态学,才能促进生态史学的发展。 5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历史的生态学解释国际学术论坛”在京举行。70余位来自中、美、德等...
生态史观是生态学和历史学“杂交”的产物。 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粱。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
澳大利亚兔灾的生态史学思考 1859年,当一位叫托马斯·奥斯汀的农民收到英国老家送来的24只野兔并将它们放归农场的时候,他绝对意想不到,这些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兔子,竟为古老的澳洲大陆带来一场巨大的生态破坏。到20世纪初,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已经多到了灾难的程度。它们与本土动物争夺栖息地,造成了小型有袋动物的...
中国生态史学的思想框架和研究理路[真诚为您服务]内容提要:中国生态史学立足于多个学科的交汇之处,将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视为一个广泛联系、互相作用、彼此反馈、协同演变的整体,运用生态学(包括其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处理历史资料、观察历史现象和解释历史运动,致力于探索中国历史上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与...
生态学已经不同于从前,最近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生态学彻底摒弃尤金·奥德姆一代学者的思想,摒弃其对自然秩序和可预测性的假设,转而信奉或可被称为混沌生态学的新学说。 1973年7月,《阿诺德植物园杂志》刊登了与马萨诸塞奥杜邦协会...
一、海洋生态史学的西方范式 当代西方海洋生态史的学术谱系,大致可分为“科学技术流派”和“社会经济流派”。需要说明的是,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两大流派并非互相排斥,而是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合作互补关系。 (一)西方海洋生态史学的“科学技术流派” 西方海洋生态史的范式之一是“科学技术流派”,其学者主要来自海洋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