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生态环境传播学的有益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引领和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12月7日,2024海洋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环境记协)主席刘友宾应邀作《生态环境传播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宣传和国际传播,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16年11月,生态环境部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报、重污染天气应急开展的工作等信息,使公众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权威信息,对于消除谣言、疏导焦虑、增强信心起到很大作用。 三是邀请媒体走进一线。近几年,生态环境部经常邀请媒体参与重污染天气应急督查...
12月7日,2024海洋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刘友宾应邀做《生态环境传播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 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宣传和国际传播,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建设人与自然...
刘友宾说,生态环境传播要聚焦主题,避免“无主题变奏”;与时代共舞,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追求有效性,反对假大空、漂虚浮;展现开放性,要有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和格局,对外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中国生态环境传播实践生动丰富,前景广阔,要深入总结实践做法,积极探索规律和特点,建设中...
12月7日,2024海洋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刘友宾应邀做《生态环境传播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 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宣传和国际传播,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刘友宾:建设中国生态环境传播学 12月7日,2024海洋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刘友宾应邀做《生态环境传播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 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宣传和国际传播,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生态”一词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引入 ''生态"一词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引入鲍文婷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媒介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几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生态本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本文试图从关键词的角度,以萨义德的"概念旅行" 学说为叙述框架,探讨生态一词从生物...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传播学研究可以划分为三大基础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开埠前上海滨海开放的自然生态被政治强权人为隔绝,强化了居于传播秩序顶端君王的权威.经济生活的多元和人口的流动,又重新建构了上海社会因循商品买卖关系形成的人际传播活动,稳定的权力关系架构防范着未来社会变动的发生,更在意识形态上将识字者对... 关键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