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或阴干。生理特性 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
3.《本草求真》: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4.《本草正义》:甘松,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需之药。颐自定霍乱药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浓汁,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极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
甘松属(学名:Nardostachys DC.)双子叶植物纲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披针形,顶生聚伞花序,花萼5齿裂,花冠紫红色子房下位,有浓烈气味。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共有3种植物,分别是甘松、匙叶甘松和大花甘松。中国产2种,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属模式种:匙叶甘松( N. jatamansi(D. Don)DC....
甘松 【别名】香松、甘松香。 【基原】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achys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N.jala-mansi (D.Don)DC.的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植物形态】①甘松:多年生草本。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基生叶较少而疏生,通常每丛6-9片,叶片窄...
甘松 【中药名】甘松 gansong 【别名】香松、甘松香。 【英文名】Nardostachyos Radix Et Rhizoma。 【药用部位】来源于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脾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别称:甘松香、甘香松、香松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收,愉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沙,不可用水洗,以免损失香气。除去殖茎及细根,晒干或阴干。 基源植物:败酱科甘松香属草本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宽叶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 拉丁学名: 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
伪品甘松:大花甘松 大花甘松:为败酱科植物大花甘松的根及根茎,药材比正品粗大,基生叶残基多,且多呈纤维状,显灰棕色,香气较弱。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以上,油中含多种倍半萜类,还含愈创木烷类成分。近又分离得甘松酮A、甘松酮B、甘松酮C、甘松酮D、甘松酮E。
又名甘松醇(nardostachnol),1,2,9,10-四去氢马兜铃烷(1,2,9,10-tetradehydroaristolane)[4],青木香酮(debilone)[5],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6],甘松香醇(narchinol)A[7],β-橄榄烯(β-maalie-ne)[8],甘松环氧化物(nardonoxide)[9],甘松香酮(kanshone)A、B[...
甘松简介甘松,别名:甘松香、香松、甘香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或阴干。 甘松的产地甘松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500至4500米的高山草原地带,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宽叶甘松生于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疏林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