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山泊。早在元代时,水利专家郭守敬发现了这一处风水宝地。他将白浮泉和玉泉山的水引入,使瓮山泊具备了调节水量的功能,也能通航行船。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下令修建清漪园(今颐和园前身),并大规模扩湖,从此瓮山泊更名为人们熟知的昆明湖。此时,昆明湖成为京杭大运河水系上一座集蓄、灌、排...
今人在绘制瓮山泊图时,西堤走向都是由龙王庙向北至瓮山脚下,有的画至瓮山圆静寺前,有的画至石舫,可惜都缺少实物证据。 京杭道里图中的瓮山泊和瓮山 2、西堤未曾接瓮山 1991年,昆明湖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清淤,它给我们寻找瓮山泊“西堤”遗址提供了难得的...
玉泉山泉水开发利用很早,金代已负盛名;元初“引玉泉水入中都旧漕河”通达通州,通过金水河引入太液池,又汇入瓮山泊供通惠河;明以后又大部分归入西湖,当时泉水甚旺,出水涌起一尺许;清代有所减小,以致乾隆时修《日下旧闻考》的作者认为记载失实,因当时出水...
经过精心设计,郭守敬巧妙地将泉水引入瓮山泊,再由此输送到城中,从而成功解决了都城的饮水问题。△白浮引水工程与瓮山泊的变迁 在元朝,瓮山泊因白浮引水工程而一举成为元大都供水系统的枢纽,其地位由此得以显著提升。尽管当时它仍只是一条狭长的小湖,与今日的辽阔景观相去甚远,但这一转变已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
正在播放[地理·中国]瓮山泊的水面大小 水量多少是影响漕运的关键 《地理·中国》 20241103 京城水韵2 00:28:49 本期内容 [地理·中国]颐和园是古代的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00:02:38 [地理·中国]六海是老北京城水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00:01:28 [地理·中国]“玉泉垂虹”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00:02:53 [...
清漪园修建在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秀丽山水基址上,万寿山原名叫瓮山,昆明湖原名瓮山泊。 瓮山为西山余脉,海拔五十九米,位于北京城西北二十里。因为“山麓魁大而凹秀,瓮之属也”,又在山麓掘出一个石瓮,瓮上雕刻着奇异的纹饰,中存有数十件物什,杂物被人携走,石被遗置于山阳,还留下了“石徙,贫帝里”的谶言,人...
三山五园地区承载丰富的历史文化。某学校开展了有关三山五园的历史项目学习。【探究颐和园】历史项目学习小组查找了昆明湖相关资料,并绘制了示意图:颐和园昆明湖在元代称瓮山泊。当
瓮山泊的堤坝大约始建于金元时期,虽是湖的东堤,因在京城之西,古人仍以“西堤”相称,而位于京西的瓮山泊,也被称为“西湖”,清人甚至将其与《水经注》记载的西湖混淆起来,用《水经注》的记载解说瓮山泊。 清代乾隆年间修筑清漪园,瓮山泊“西堤”随之消失,后人只能根据有限的记载来推测瓮山泊“西堤”位置。在...
虽然这道堤坝位于湖的东部,但它位于京城之西,因此被古人称为“西堤”,而瓮山泊也因此被称作“西湖”。随着清代的到来,清漪园的兴建使得瓮山泊“西堤”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人只能依据零散的记载来追寻西堤的踪迹。在古人的描述中,西堤的起点是龙王庙,即现今颐和园南湖岛上的那座古庙;而终点则位于青龙桥...
1在北京西北郊玉泉山附近,有一座小山,山下有泉水潴积而成的一汪湖泊,景色幽美。金代曾在此地营建行宫,这座小山也就称为金山,湖泊亦称金海。元代改称金山为瓮山,改称金海为瓮山泊。明代曾在瓮山南面修建圆静寺,在湖滨修筑好山园。清代的乾隆帝为给他的母亲祝寿,下令在圆静寺旧址修建大报恩延寿寺,改称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