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让人感慨和伤感的胡焕庸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瑷珲县为起点,一路狂奔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县。由于这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无比重要的线,从1935年开始,将黑龙江的瑷珲县,和云南省的腾冲县,这两个八杆子打不到的地方,拴在了一起,真可谓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以前的瑷珲县,现在叫爱...
解答 解:胡焕庸线即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即“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一般来说,该线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 故...
胡焕庸线,也被称为"黑河-腾冲线"或"瑷珲-腾冲一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 梦回大唐于2024083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3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读2000~2015年广东跨省流入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口2000~2010年口2010~...
腾冲一线,叫胡焕庸线。胡焕庸,(1901 1998年)地理学家,中国人口地理学奠基人。(此线原是瑷珲到腾冲一线,瑷珲1981年并入黑河市。)该线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而且相差悬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口增加了几倍,但此线揭示的特征依然。
作者:七佰1935年,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腾冲一线”。因其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 画龙点睛 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此后近一个世纪,“胡焕庸线”
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在汉唐时期,西部的黄土高原及关中地区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因而能够承载更多...
材料一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材料二2023年9月21日,经中俄双方友好协商,黑龙江省黑河市恢复中俄互免签证团体旅游业务,中俄互免签证开通后,黑河和布拉...
腾冲一线,叫胡焕庸线。胡焕庸,(19011998年)地理学家,中国人口地理学奠基人。(此线原是瑷珲到腾冲一线,瑷珲1981年并入黑河市。)该线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而且相差悬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口增加了几倍,但此线揭示的特征依然。(1)中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基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