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224~263年),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作品清峻,音乐造诣深厚,尤以《广陵散》闻名。因不屈于司马氏政权,遭构陷而死。二、《琴赋》全文 【原文】琴赋 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
嵇康在《琴赋》中从琴器之用材、至巧匠之制琴,琴的外在文余刻绘、琴的演奏情状、琴曲的音乐发展,风格特色,以及琴曲之美感等,多方面地描述了琴整体之美,包括了琴的审美主体之形成、琴之美感功能、琴器自身之构造美等等,这种整体多元之美学界定,是从老庄之自然哲学所发展出来的琴美学,是由琴的审美活动来宣扬人...
《琴赋》是三国时期文学家嵇康创作的一篇赋,主要描绘了琴的形制之美、音乐之妙以及弹奏时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该赋的部分翻译与解读(由于篇幅较长,这里仅提供部分内容的翻译): 原文开头部分: 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
《琴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嵇康创作的一篇赋。这篇赋首先描绘了乐器所生的环境:椅梧树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中,吸收了天地纯一之气及日月精华。在《琴赋》的首段,嵇康用描述地形的优美来烘托椅梧的珍贵,从而强调了琴的珍贵。📜 原文: 风说美称相下其材以危华 今世丁红给音象觀子裁喜者稀貌 情精之生子 斯懷...
《琴赋》原为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嵇康所作,全文以描写乐器所生的环境开篇,叙述椅梧生于崇山峻岭,吸取天地日月精华,烘托出琴的珍贵。嵇康不仅是文学家,更是音乐家,其音乐美学思想在《琴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以“吟咏琴之美”为表,以“阐述音乐美学思想”为质,将自身的音乐审美观、养生功能论及哲学...
《琴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嵇康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开始描写乐器所生的环境:叙述椅梧生于崇山峻岭,吸取了天地纯一之气及日月精华。 从琴器之用材、至巧匠之制琴,琴的外在文余刻绘、琴的演奏情状、琴曲的音乐发展,风格特色,以及琴曲之美感等,多方面地描述了琴整体之美,包括了琴的审美主体之形成、琴之美感功...
《琴赋》是嵇康为琴所写的一篇美文,甚至可以说也是琴史上写琴最高妙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重要,不仅在于通过其描述,可以窥见其时七弦琴的制作讲究的程度以及琴曲的复杂丰富程度,还因为其中包含了嵇康不少重要的音乐观点、音乐理想。它把琴这一几乎贯中国文化史的最重要的乐器提到了审...
《琴赋》是魏晋嵇康的一篇赋,原文和译文对照如下:原文: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郁纷纭以独茂兮。飞英蕤于昊苍。夕纳景于虞渊兮,旦晞干于九阳。经千载以待价兮,寂神跱而永康。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深,磪嵬岑嵓。亘岭...
琴赋 琴赋 嵇康(嵇叔夜) 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称其才干,则以危苦...
嵇康《琴赋》为琴史 重要文献,习琴者能通读者无几,且网上流传各种嵇康《琴赋》文本,往往注音、释义不全,且错漏较多。为此特根据 唐健垣所编《琴府》收录的《琴赋》影印本,对生僻字、词 加以注音、简单释义,不求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但求点到 为止、琴友们据此能大致领略《琴赋》的文采与思想。本人 水平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