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涨工资,虽然工资涨了,但你还在现有价值观体系中,分数考高了,多了几十分,你并没有因为几十分而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些都只是代表欲望被满足,需求实现了,但跟价值观改变没有关系。 弹古筝,救治流浪动物,这些都是原来价值观之外的,如果实现,相当于在旧有的价值观体系上,新建了价值观。 一个人渴望与旧的自...
在“质疑”“理解”“成为”这个句式中,我们会代入的往往是某个虚拟角色或人物,抑或是在媒介中呈现出的某个形象,换言之,我们并不是在用某个具体真实的样子来表达我们的认同,而只是借助了一个后天形塑特征明显的虚拟形象,甚至只是这个形象的某句话、某个习惯、某个动作来与自身建立联系。这种表达的关键并不...
不要随随便便生气去伤害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就去解决,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来影响自己的情绪。不要和这些破事纠缠不清,是成年人该有的格局。人生苦短,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人生的大赢家。 曾经看到那么一段话: 不愿斤斤计较,并不是没心没肺,计较太多,而是身心疲惫。经历了极...
给每一刻的自己都恒定一个标准,当然要特别理智看待自己的情况,再决定一个高一些的标准,然后在下一刻的时候要做到这个高的标准,我会觉得这就是更好的自己。如果始终期盼自己是最优秀的那种人,会很累,很难做到,如果因为长时间做不到变得麻木了就会很难再往前走,过不去心理那关。 人还是要乐观...
过去无法理解的如今理解了,甚至成为了那些践行者。与流行的另一种句式“被确诊为”类似,我们使用这些人人皆知的角色、形象,以玩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也许会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不过是有一种网络跟风,但对使用者而言,更在意的是在人生的某个...
对许多观众来说,比起完美到失真的“好人”,有缺点的反派角色反而让更多人共情,尤其是与观众本人有相似之处的反派,有着更强的吸引力,这种情况下选择成为某个负面角色,似乎再正常不过。 从“成为”寻找认同 在“质疑”“理解”“成为”这个句式中,我们会代入的往往是某个虚拟角色或人物,抑或是在媒介中呈现出的某...
在生活习惯上,年轻人同样开始向父母靠拢,偶尔冠个新名头,实则换汤不换药。比如,遛弯儿成了citywalk,花花绿绿、大红大紫成了多巴胺,老气的养生成了朋克养生、中式养生,甚至爸妈天天去的菜市场都成了网红打卡地。除了生活上的精打细算,爸妈让年轻人崇拜的,还有更深一层的处世之道——不唯唯诺诺、不忍气...
一个人的性格、习惯以及做事风格,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所以想要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那么首先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与你一起同行。而想要拥有优秀的性格、良好的习惯以及做事风格,则需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积累一些好的品质。比如:勤奋、善良、感恩...
这算不算是真正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人呢?“愿望”有两种。一种可以叫“欲望”,或者叫“需求”。需求实现与否,都不会改变价值观。另一种愿望叫“渴望”,那个中年大叔现在并不喜欢听古典音乐,这不在现有的价值观之中,他想要发展一个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叫渴望,即便他不知道这对不对或者会不...
过去无法理解的如今理解了,甚至成为了那些践行者。与流行的另一种句式“被确诊为”类似,我们使用这些人人皆知的角色、形象,以玩笑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也许会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不过是有一种网络跟风,但对使用者而言,更在意的是在人生的某个节点,我们突然就理解了某个角色、某句台词,许多年前埋下的陈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