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语》到《困惑》,理查德·鲍尔斯已经从事了40年的小说创作,但他很少接受采访。他并不喜欢有人来打扰自己的生活状态。目前,他居住在美国大烟山国家公园的森林里,就像他小说中的角色那样生活。在这里,他可以每天漫步于六种不同树种构成的森林区域中,仿佛在六个不同的宇宙里徘徊,同时,鲍尔斯还在森林的土壤...
《快乐基因》是理查德·鲍尔斯2009年出版的一部奇特非凡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罗素·斯通,一个失败的创造性非虚构作家,无奈之下变成了写作教员。他的一个学生塔萨迪是柏柏尔阿尔及利亚人,具有一种超自然的快乐天性,经过阿尔及利亚战争、父母双亡的她像个欣喜若狂的神秘主义者。斯通了解到塔萨迪有一种罕见的欣快特质...
一方面,理查德·鲍尔斯对现实里患有这种症状的孩童抱有善意的关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单纯的文学阅读角度,发现阿斯伯格症其实就仿佛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它永远以自闭的态度回应我们,它沉默,它与我们人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难度,然而它的内心世界又可能极为丰富,思考并装载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视野与智慧。
理查德·鲍尔斯(Richard Powers,1957—)美国小说家、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被誉为“后品钦时代”美国文坛涌现的最重要、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 1989年获麦克阿瑟天才奖,2006年凭借《回声制造者》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19年凭借《树语》获普利策文学奖 ,2021年凭借《困惑》二度入围布克奖短名单。 鲍尔斯早年曾是程序员,...
1957年,理查德·鲍尔斯出生于美国埃文斯顿,后举家迁移至芝加哥北部的林肯伍德,父亲在当地担任一家中学的校长之职。11岁那年,他随父亲,前往泰国曼谷的一家国际学校并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在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与交融中,让年幼的他感受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莫测文学、音乐和小说,都激起了他浓厚的兴趣,...
凭借生态环保小说《上层》获普利策文学奖的作家理查德鲍尔斯谈了谈“反抗灭绝”环保运动、书中展现的多个“另一个自我”,以及他对作家罗伯特·麦克法兰的赞赏。 理查德·鲍尔斯:“写这本书让我变得更加激进。”图片来源:David Levenson/Getty Images ...
“我深信文学的目标是唤醒我们,使我们以全新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并质疑我们的假设。它力图让我们从沉寂中苏醒,用清醒的思维重新审视周遭的一切,挑战我们对世界的既定看法。”在后现代社会中再度追问文学的意义,美国当代作家理查德·鲍尔斯给出了自己坚定的答案。斑驳繁杂的现实世界是他反思的起点,而文学作为一种理解当代...
理查德·鲍尔斯居然能从1948年中国上海滩的背景下写起,讲述温斯顿·马在婚后种下桑树,多年后为三个女儿讲述从遥远中国带来传家宝的故事。可惜的是,主角在老年后举枪自尽于桑树之下,包括妻子在内的三个女儿对他的行为并不理解,可能是一种思乡之苦的终结吧!除了这两篇小说的例子,理查德·鲍尔斯还继续描写了六个家族...
2. 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的技能分类理论概述 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将技能分为三大类: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这一分类方法不仅揭示了技能的本质属性,还为个人职业规划、组织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专业知识技能指的是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