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剪纸是一种源于明末清初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2016年3月被山东省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设计美观、工艺精湛、题材多样、构图精美,通常采用单色裁剪技术,集绘、剪、刻、镶、贴等多种工艺手法于一体,蕴含着独特的临沂文化和美学意义,是临沂乡村年节喜庆生活的文化标志之一。
7月14日上午,区委宣传部派驻白沙埠镇东安静村第一书记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一书记“暑假兴趣课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东省琅琊剪纸传承人、临沂市民间十大剪纸艺术大师王艳俊老人现场传授孩子们剪纸技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赠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剪纸作品。
琅琊剪纸是山东临沂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单色裁剪为特色,题材涵盖民俗故事、吉祥符号等,兼具装饰性与文化内涵。在乡村年节、婚丧嫁娶等场景中广泛应用,经手艺人王桂芳等推动,逐步实现产业化与创新传承,成为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典型案例。 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 琅琊剪纸最...
“琅琊剪纸”遇上“新匠人” 让传统技艺在指尖上传承 齐鲁壹点2024-10-08 13:26:032144次观看 琅琊剪纸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琅琊剪纸始于明末清初年间,民间艺人开始制作喜花、年花、窗花等,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琅琊剪纸在沂蒙地区逐渐盛行起来。记者:赵彦辰 主余凤编辑:李明强监制:石洪开 央视新闻 我用心你放心...
当非遗遇上元宇宙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作为我国传统的住宅装饰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时间可追溯到汉代,是中国乡村年节喜庆生活的文化标志之一。琅琊剪纸始于明末清初,经民间艺人孙吴氏传入沂蒙地区,始制作喜花、...
7月26日,沂水校区“探寻非遗足迹助力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探寻琅琊剪纸的魅力。今年80岁高龄的王艳俊老人是琅琊剪纸的传承人,老人头发已经花白,但是精神依然矍铄,在工作室里,他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他的作品,从...
一纸一刀一世界,巧手妙剪锦河山。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跟随镜头一起走近临沂市十大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琅琊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艳俊。 初审编辑:魏振彬
12月31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山东省文化馆、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政府主办,临沂市文化馆、临沂市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庆元旦·沂蒙红”琅琊剪纸传承发展成果展在山东省文化馆展厅开幕。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非遗处处长刘朋鑫、副处长蒋士秋,省文化馆馆长赵新天、副馆长王芹...
琅琊剪纸制作工艺流程。 1.选纸,选用优质宣纸或澄心堂纸。 2.构思,构思图案,可以参考民间传说、戏曲故事、花鸟鱼虫等题材。 3.画稿,将构思画在纸上,细致描绘人物、动物、花卉、建筑等元素。 4.剪纸,根据画稿,用锋利剪刀沿线剪出图案,注意刀法运用,做到线条流畅、细腻。 5.镂空,将剪好的图案放置在一块厚纸或布...
本文从琅琊剪纸艺术的题材和内容着手,分析了琅琊剪纸艺术的主要题材类别,解读了琅琊剪纸的民俗意蕴,并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对琅琊剪纸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琅琊剪纸;民俗意蕴;文化记忆 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琅琊剪纸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起初民间艺人通过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制作喜花、丧花、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