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
奥氏体、马氏体、贝氏体和珠光体都是钢材中的组织结构。奥氏体是钢材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结构,它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马氏体则是在高温下形成的,它的硬度比奥氏体更高。贝氏体则介于奥氏体和马氏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韧性。而珠光体则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它在钢材中的比例较少,但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塑性。
珠光体的硬度和强度介于奥氏体和马氏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塑性。 四、贝氏体 贝氏体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组织结构,与马氏体类似,但晶粒更大,形状呈珠状或板状。贝氏体的硬度和强度介于奥氏体和马氏体之间,但韧性较好。 以上四种组织结构在金属制品...
答:过冷奥氏体在 A1~ 550℃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组织,为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根据片层厚薄不同,又细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⑴ 珠光体: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⑵ 索氏体: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800-10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S 表示。
而且呢,珠光体的韧性也很不错,不像贝氏体那么脆。所以啊,如果你想要一个既轻盈又结实的材料,那么珠光体就是你的理想选择! 这四个小家伙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比如,你可以将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这样既能保持硬度,又能增加韧性;或者将马氏体转变为珠光体,这样既能提高强度,又能降低硬度。通过...
虽然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耐热钢和奥氏体耐热钢都是耐高温材料,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从组织结构上看,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是钢铁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形态,而奥氏体则是一种稳定的晶体结构,它们在...
珠光体pearlite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
贝氏体的硬度和韧性都介于奥氏体和马氏体之间,但是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因此,贝氏体广泛应用于制造一些需要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的零部件,比如齿轮、轴承等。 我们来到了珠光体的世界。珠光体是由贝氏体经过回火处理后形成的相变现象。在珠光体中,贝氏体的碳原子已经完全扩散到了铁原子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了一...
马氏体的存在,让材料在强度和塑性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然后是贝氏体,它就像是乐队里的萨克斯手,粗犷而又有力。贝氏体的硬度较高,强度高,就像是一位豪放的萨克斯手,用他激昂的演奏,为乐团带来了力量感。贝氏体的存在,让材料在硬度和强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最后是珠光体,它就像是乐队里的鼓手,热烈而又...
你想想,奥氏体在高温下优雅地转身,突然就遇到冷却,马上变身为马氏体,像极了那些一瞬间变得“冰冷”的人。有时候,经过适度的冷却,它又会优雅地化身为贝氏体,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而珠光体的形成就更像是一场合唱,奥氏体在合适的温度下,温柔地变换着自己的角色,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结构。你要知道,这些相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