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点蓝等关键工序只能手工制作,机器无法替代,整个珐琅银器工艺流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哪怕是出现最微小的瑕疵,都会功败垂成,而这也恰是永胜珐琅银器的魅力所在。珐琅银器集绘画、工艺为一体,具有较高的使用、收藏价值,是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艺术品,2021年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被...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始创于元代 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这是一门在指尖掐出繁花世界的技艺 以银为胎 综合银器制作工艺和珐琅工艺 使其既有白银的纯粹 又有珠宝的光辉 这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传统手艺 如流水般柔美 如山峦般起伏 如云雾...
清代广州工匠制作,錾胎珐琅的技艺錾出红黄蓝绿多色纹样及福禄寿字体,精美华丽,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文物 #中国文化 #器物之美 - 李可心于2024041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4.1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1.元朝时期:珐琅银器制作工艺于元朝时期传入中国。据传,元朝时期蒙古军队西征至欧洲,将盛行于西方的珐琅工艺随军队带回中国。至元17年(公元1280年),忽必烈攻灭大理国,珐琅工艺被随军匠人带到云南,并在大理、永胜等地流传。 2.明朝时期:到了明朝,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初时“洪武调卫”,数百万江南...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创于元代,成熟于明清,盛行于民国,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与云南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目前,丽江永胜掌握此项...
珐琅又称作“掐丝珐琅彩”,是银器制作的一个种类。珐琅银器制作工艺于元朝时期传入永胜,而后在民间传开。至今只有永胜县的三川镇谭氏和永北镇唐氏家族继承并从事这一传统技艺。已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珐琅银器制作是将石英、云石、硼砂、氯化物等釉料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粉状,按不同的物料晶体烧熔,用...
潮安县凤塘镇的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制作车间位于潮安县凤塘镇后陇新华苗圃,隶属于潮州市东泰陶瓷实业有限公司。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至迟春秋时期已出现,清代乾隆时期最为繁荣。据档案记载,广东籍掐丝珐琅艺人李应时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进清宫内务府造办...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经由永胜县申报,2021年5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项目云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志平、唐建安积极推进珐琅银器的宣传推广及学技带徒工作,促进了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
铜铸胎掐丝珐琅器是在铜胎上将扁薄而匀称的铜丝掐成纹样轮廓线粘合上去,经焊接组成图案,在掐好的铜丝纹样轮廓内填充珐琅釉料,最后烧结而成。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分为整胎、掐丝、焊丝、点琅、烧琅、磨琅、鎏金等七个主要环节。潮州市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在材料的选择、制作工艺等方面,既保留了传统的铜铸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