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退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热处理环节,其温度范围通常控制在450°C至550°C之间,但具体温度需根据玻璃的类型和厚度来调整。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缓慢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有效减少玻璃内部的应力,进而提升其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这一温度范围的设定,是基于玻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旨在确保退火过程中应力得...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玻璃》(GB/T11944-2012)的规定,普通玻璃的退火上限温度为550℃,下限温度为48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退火处理,可以有效地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退火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玻璃制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二、特种玻璃的退...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玻璃》(GB/T11944-2012),普通玻璃的退火下限温度为480℃,特种玻璃的退火下限温度则为530℃。 二、退火过程详解 玻璃退火主要是将玻璃置于退火窑中,通过足够长的时间和特定的温度范围,使玻璃以缓慢的速度冷却。这一过程中,...
一般来说,普通硅酸盐玻璃的退火温度在500-600℃之间,但特殊类型的玻璃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不同类型玻璃的退火温度 除了普通硅酸盐玻璃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玻璃,如高硼硅玻璃和石英玻璃等。这些玻璃的退火温度可能会高于或低于普通硅酸盐玻璃。高硼硅玻璃由于含有较高的硼和硅成分,其退火温度通常较高。而石英...
退火上限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持3min能消除95%应力,定为退火上限(相当于转变温度)。 退火下限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温3min仅能消除5%应力,为退火下限(对应于1013·6 pa·s粘度值即玻璃的应变点)。精密退火:在退火温度区域内将玻璃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使它的各部分的结构匀一,达到该温度下的平衡状态,然后以最小的温...
玻璃在退火温度下,由于粘度较大,应力虽然能够松弛,但不会发生可测得出的变形。玻璃的最高退火温度是指在此温度下经过三分钟能消除应力95%,一般相当于退火点(ŋ=1012帕·秒)的温度,也叫退火上限温度;最低退火温度是指在此温度下经三分钟只能消除应力5%,也叫退火下限温度。最高退火温度至最低退火温度之间称为...
玻璃瓶退火是一个关键的生产步骤,它涉及到将成型后的玻璃瓶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退火炉的温度控制是这一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玻璃瓶的质量和性能。 二、退火炉温度的设定范围 在生产实践中,玻璃瓶退火炉的温度通常被设定在450度到60...
一般来说,玻璃的退火温度在500°C到650°C的范围内。例如,钠钙玻璃可以在550°C退火三小时,而硼硅玻璃则需要在650°C退火十二小时。 三、玻璃退火的作用 玻璃退火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 缓解应力:通过退火来消除玻璃结构中的内部应力,使得玻璃更加均匀,避免破裂或变形。 2. 提高强度:赋予玻璃更高的强...
升温阶段是在预热阶段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玻璃制品的温度。这个阶段需要缓慢升温,以避免制品内部产生过大的应力。升温阶段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00-500℃之间,具体温度也需要根据玻璃制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保温阶段 保温阶段是退火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它的主要目的是使玻璃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