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高举现实主义的旗帜。 创造社:它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1925年,五卅惨案后,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郭沫若等又...
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 1.《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1942年 2.《文学革命论》一文的作者是独秀 3.《野草》的多数篇幅是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感受,在艺术上采用的手法是象征主义 4.郭沫若历史剧代表作是《屈原》 5.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是《新...
内容提示: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 选择 :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1942年 2.《文学革命论》一文的作者是 陈独秀 3.《野草》的多数篇幅是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感受,在艺术上采用的手法是 象征主义 4.郭沫若历史剧代表作是《屈原》 5.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是《新...
1、《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将在1918--1922年连续写的15篇小说编为呐喊,1924--...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人的文学 答: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他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倡导者梁启超、黄遵宪。反对拟古,倡通俗语言写诗,“我手写我口”。 2、小说界革(1)和文界革命(1)。 3、白话文运动:倡导者裘廷梁,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 4、《新青年》:1915年创刊,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以陈独秀《敬告青年》(题“民主与科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篇一: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 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 文学思潮 1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 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 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 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 编者一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pdf,第一章 1917-1949 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 1、1918 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 、“封建 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 写给 《新青年》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doc,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