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很好理解,就是心存良知,可是,对于如何去人欲,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去人欲,并不是一切外在的物质都要抛弃。在王阳明看来,人为了生存,可以去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比如财富、名利、地位等等。在良知的指引下,能让自己心安的东西,无论如何去追求,都是正常的、合理的。但如果一门心思去追逐外在的物...
王阳明心学——大学存天理去人欲 | 人如果不能在此“独知处”用功夫,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夫,就是在“作伪”了。当自己独处的时候,心里有什么,自己是骗不了自己的。所以念头有没有什么虚假,自己是最清楚的。这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就是“诚”的萌芽处。此处不管是善念恶念,毫无虚假,一对百对,一错百错...
所属专辑:品 | 《王阳明心学》学千古圣人破心中贼 声音简介 《存天理去人欲 》 存天理去人欲,理学强调的存天理去人欲并不意味着理学完全否定人欲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朱熹本人更强调人欲是一种本然的存在,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遏制。他说虽圣人不能无人心,无饥食可饮之类。若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意岂能...
13:04 王阳明心学《传习录》解读序言:阳明心学的核心宗旨 17:22 王阳明心学《传习录》解读序言:《传习录》的“传”与“习” 19:19 王阳明心学《传习录》解读 徐爱录:格物就是做正事 12:21 王阳明心学《传习录》解读 徐爱录:“新民”还是“亲民”? 08:23 王阳明心学《传习录》解读 徐爱录:至善在我们内心之中 ...
“克己”就是克制私欲、存天理、去人欲。一个人只有去经历诱惑的事,只有在事上抵御住诱惑,不为诱惑所动,才是真正的“克己”。可见“事上练”有多重要了,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王阳明是如何在“事上练”的呢?在《王阳明心学:一切成功,从事实上开始》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
按照王阳明的解释,省察,是检查念头发动的刹那是否有良知;存养,就是修养善良之性,就是致良知。其目的就是要存天理、去人欲。当一个人能把反省体察和存心养性合二为一的时候,那么,他就已经悟道了,就是圣人了。如果你对阳明心学感兴趣,建议看看《王阳明心学实战》,只有了解王阳明是如何把心学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的,...
王阳明心学中去人欲存天理,妻子的人欲有三一、妻子问出这个问题是人欲,欲望就是希望有人给自己出主意,利用这个方法去拉老公和自己一条战线,二、希望丈夫站在自己角度,让丈夫去帮助自己也是人欲,是逃避问题,想把问题推给丈夫去解决,自己坐山观虎斗,挑起丈夫和婆婆之前的事端,这也是人欲。三、个人的懒惰也是人...
#洞见 王阳明心学——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一句:世界观,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是心的本体。 第二句:人生观,不是每个人都自动自发地去致良知,因习气所染,良知被遮蔽,整个社会不是真诚坦荡的,而是充满了客套和虚伪。践行心学就是时刻关注自己的念头。
我们来看原话: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其意思是说:反省体察是在有事时的存养天性,存养心性是在无事时对天理的反省体察。从中可以看出,省察和存养,本就是一回事。按照王阳明的解释,省察,是检查念头发动的刹那是否有良知;存养,就是修养善良之性,就是致良知。其目的就是要存天理、去人欲。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