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所记,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收藏 卷上 本卷主要阐释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等观点,经由王阳明亲自审阅。
《王阳明《传习录》原文诵读》由好好爱朗读创作,目前已更新29个节目,包含《传习录》卷下二十八、《传习录》卷下二十七、《传习录》卷下二十六、《传习录》卷下二十五、《传习录》卷下二十四等内容。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服务美好生活,更多好内容尽在喜马拉雅。
写此信时,已闻正德皇帝圣驾北还,但还没有回到京城,御驾亲征的闹剧并未真正结束,所以仍深用警惕。但此时的王阳明,浑身有一种“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置生死荣辱于不顾,绝不因“经宸濠、忠、泰之变”而颓靡、自弃,展现出“知行合一”的真精神。 “知行合一”源出《易经·乾卦》的文言。有人问孔...
【专辑介绍】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白话文全译】《传习录
王阳明《传习录》原文及译文赏析至于现在的人教育儿童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要求他们严格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用好的方法培养他们只知道鞭挞束缚他们像对待囚犯一样 王阳明《传习录》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阳明《传习录》原文及译文赏析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刘伯颂等 明?王守仁 ...
心外无物: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看此花时,则此花颜悦色起,便知此花不在尔心外(传习录)。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念一众生,一念不生。万法由心,相由心生。一直向… 志存高远 这十个字,是读懂王阳明"心外无物"的一把金钥匙 浩书 王阳明的那朵花,谁明白谁开悟 单非发表于古道 ...
王阳明《传习录》原文..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自号阳明山人,也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二十八岁登进士第,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南京鸿胪寺卿、南京兵部尚书等官职,受封新建伯,在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中立
传习录 王阳明 王阳明是想过自己的日子,但是偏偏还是无意得罪了人。一个在京师得罪了权贵被贬谪至此的驿丞,竟然明目张胆,有恃无恐地在这里传学论道,而且还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拥护。这让当地的官员十分不满,他觉得王阳明来到他的地盘上,不但没有跟他打一个招呼,而且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没有向他汇报,作为一个上级...
先生曰:“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 (查看原文) ...
(查看原文) Nausicaa 2011-02-09 23:50:50 —— 引自第21页 又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查看原文) Nausicaa 2赞 2011-02-09 23:55:15 —— 引自第23页 【20】问,「后世著述之多,恐亦有乱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