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1963年5月25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药物化学与多肽药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锐于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兰州大学助教、讲师;1995年担任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至...
王锐,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史专业,兰州大学历史学学士。现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人物履历 1981.09—1985.07 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习 1985.07—1987.01 兰州大学历史系团总支书记 1987.01—1990.11 兰州...
王锐,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青年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专注于中国政府与政治、廉政与治理、政府组织与人事管理、绩效问责等领域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The China Quarterly》《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我很欣慰!作者简介王锐,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兰州大学副校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内容来源|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编辑|王振龙
学习经历 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 1988年获博士学位(兰州大学与日本Kyoto University联合培养),并先后在兰州大学和美国University of Kansas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97年〜2006年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6年〜2008年任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2008年〜2014年任基础医学院院长 2014年至2018年任兰州大学校长助...
近日,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王锐院士、牟凌云及张海龙副教授以共同通讯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9.3)在线发表题为“Microcolin H,a novel autophagy inducer,exerts potent antitumour activity by targeting PITPα/β”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运用多...
政治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重要功能,也发挥着以纪律约束促进制度执行的功能。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王锐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对政治巡视的功能定位与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相较于其他监...
面对上述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兰州大学王锐院士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酪氨酸-1,2,3-三嗪连接策略(Tyrosine-Triazine-Ligation, YTL),该策略通过结合SNAr和IEDDA反应的“一锅两步”过程构建新的连接(吡啶和嘧啶...
祝贺兰州大学!祝贺王锐! 王锐,男,汉族,1963年生,博士,二级教授。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作为负责人组建“多肽药物”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1982年毕业于...
文章系统总结了课题组在非天然氨基酸合成和多肽定点功能化修饰领域的特色研究成果。这些方法的建立为多肽新药研发打开了新的通道。专题综述第一作者为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研究员王超,通讯作者为王锐院士和许兆青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甘肃省科技厅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