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何处是?读完整本回忆录会发现,王赓武流浪中寻找的关于“家园”的答案,其实埋在开始——来自“相信是文学能力成就了中国文明的伟大”的爸爸,来自“有甚多原因而失去学习机会”但一生严格而上进的妈妈,来自“有时候一天可以收到赓武两封信”“一边帮赓武打...
王赓武,著名历史学家,曾任马来亚大学文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讲座教授、香港大学校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上下两册王赓武自传《家园何处是》《心安即是家》,引起学界关注。 王赓武自传《家园何处是》《心安即是家》 日前,93岁高龄的王赓武先生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来生希...
然而,青年王赓武对“家园何处是”的困惑与不安在此际渐渐抚平。站在儿时经历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汇处,他“开始感到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太太林娉婷合著,述说他们由青年时期在马来亚、英国求学,学成后在吉隆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治学与生活,在三大洲移动的...
《王赓武回忆录》分《家园何处是》和《心安即是家》上下两卷。如果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那么这部回忆录就将历史作为检视自己身份认同的工具。从“家园何处”是到“心安即是家”,其行文的所悟所思,都落在了个人内心角落里归隐着的精神家园。“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这样看这部回忆录,既是个体...
“90岁高龄的#王赓武# 生活在新加坡,还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所长。到底何处是家园呢?对于这个答案,王赓武的答案是心安即是家。这一苏东坡式的回答是柔情似水式的。与他相比,另一位海外华人学者所说的“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则是金刚怒目式的。不论是柔情似水还是金刚怒目,他们都展现了家国情怀的一面...
幸运的是,《家园何处是》开篇即《叙说缘起》,王赓武把写作动机和出版动力诚实交出,这让我完成“尽快抓住创作动机”的作业变得容易许多。作者在鲐背之年动笔的初衷,是为孩子们写下自己在怡保的成长故事,让他们知晓来路,世界又是如何具体地发生变化;也竭力打捞与怀念,出身长江流域大家族却漂流南洋的教育家...
在上卷,“家园何处是”的疑问始终并且强烈地成为父辈挥之不去的阴影。 父亲王宓文、母亲丁俨都出生于传统士大夫之族,世代恪守传统儒家之德、宗法之教。 父亲本是因为热心华侨教育事业及补贴家用才离乡前往东南亚,而战争的到来则打破了既定的计划,他们...
【历史学家王赓武回忆录:家园何处是,心安即是家|#带着问题去读书#】(文| 王赓武 )我觉得应该把故事说出来,让我的孩子能读到这一切的来龙去脉。我一边写,一边后悔没有趁父母在世时多和他们聊聊。母亲最后确实写下了她的人生故事,我也为孩子们翻译了一部分,作为本书的内容。真希望那时能要母亲多和我说说这些...
小六溜创作的有声书作品王赓武:家园何处是,目前已更新7个声音,收听最新音频章节母亲的回忆—略述我五十年之回忆。离家前夕,娉婷环顾四周,仔细盘点了我们要带的东西,然后对我说:“我们住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