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诀是古代讲述书法用笔的口诀,也是比较早的书法理论。相传由唐太宗李世民总结而成,另一说是王羲之所述。无论如何,《笔法诀》已影响了千年。 指意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所资心副相参用,神气冲...
每日书论:晋·王羲之《笔法诀》 【原文】: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 【赏析】:王羲之在这里强调了书法创作中心神和志气的重要性。如果心神不正,即思想不清晰,那么书写的字就会倾斜而不正;如果志气不和,即情绪不平衡,那么书写的字必...
但是,王羲之的族孙王僧虔的《论书》闭口不提卫夫人和王羲之,说到王廙(276-322年)时涉及到工羲之的书法师承,他说: 王廙右军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僧虔明确说到王羲之向王廙学过书法,肯定了王廙在东晋前期的艺术地位。他不提卫夫人是王羲之的老师,是不是要排卫尊工呢?
王羲之《汉时帖》 凡作书贵在沉稳庄静,立意在动笔之前,写字在动笔之后,未写之前,构思就已成熟了。但下笔仍然不要着急,这是为什么呢?笔是将军,所以须要谨慎稳重。心要急不宜迟缓,为什么呢?心是箭锋,箭发出去不要迟缓,迟缓则中物不深。字有缓急,那么,在一字中,缓急又体现在那里呢?如“乌”字,下笔一点,...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5.1 王羲之章草《寒切帖》,纸本。天津巿艺术博物馆藏。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8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8 释文: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 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 修龄来经日今在上 虞月未当去重熙旦 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 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 甚令人耿耿 王羲之《旃罽胡桃帖》敦煌石室临本...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1 王羲之《其书帖》 右军《笔法诀》 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 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1 王羲之《其书帖》 右军《笔法诀》 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 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
王羲之《笔法诀》《书论》及译文7 释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上虞帖》草书,唐代摹本,硬黄纸本,纵23.5厘米,黄26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