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
本质意义上的行书诞生于王羲之对笔锋的发现。笔锋如刀锋,用笔如奏刀,发笔之际锋尖凌空切入,锋势所及,纸面上锐利的笔触裸露无隐,王羲之行书标志性的“露锋”是其“骨法用笔”原则的直观显现,在这里,笔锋意味着硬性的骨势。 王献之对抗王羲之,“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羊...
作为一个天才的书法家,王献之在父亲的悉心传授下长大。就在王羲之建立起真、行、草三体的基本秩序时,儿子王献之开始打破这种秩序。可能王献之觉得,沿着父亲的道路走下去只能是不断重复,因此他走上了另外一条路——探求规范之外更便于挥洒的趣味。 王献之在书法上真正的贡献,在于“藁书”。藁书的本初意思就是草书...
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整严,非善书者不能也。“ 王献之《十三行》的结构变化较王羲之的传世小楷诸刻本更为生动,结字”任随天真“,章法更显从容自然,富有动态。 本文《黄庭经》选自朵云轩所藏《宋拓晋唐小楷帖九种》,《洛神赋十三行》亦朵云轩所藏清代...
王羲之虽然是“书圣”,但在楷书一门上,他起到了过渡作用,他的字继承了钟繇的古质朴拙,并有所突破,比如变扁势为中正,但真正实现楷书“古今之变”者,是他的儿子王献之。在唐朝以前,王献之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钟繇和父亲,南梁袁昂在《古今书评》中就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王...
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族,既是尚韵书风的代表,又是时代孕育出的书法天才,出类拔萃、独领风骚。二王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天赋和勤奋,归根结底,是离不开尚韵的书家群体衬托,也不能脱离时代的哲学、思想、艺术和庄园经济家族式的生存环境模式。书法发展承袭中有相当多的群体,最著名的当数...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王羲之、王献之。他们是父子,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们是书法世界里顶尖的、最强的一对父子组合,并称“二王”。 他们父子是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代书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他们的书法到底好在哪里?他们为什么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们只有回到那段历...
甚至被世人同王羲之放在一起,并称为“二王”,但回溯书法史,你会发现王献之名气不高,书坛中学习其字的人少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唐太宗李世民。魏晋时期的梁武帝,凭一句“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让“王书”在大江南北风靡,到了唐代依然长盛不衰,受到李世民的关注,领悟其字的精绝之处,...
王羲之以其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和《快雪时晴帖》成名,王献之以其代表作《中秋贴》和《洛神赋十三行》而成名。王羲之和王献之是父子关系,可是名字里面都有一个“之”字,如果不熟悉他们的人还以为他们俩儿是兄弟关系。难道是他们父辈没有学问,不知道避讳大忌吗?这里面还真有不少学问,且听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