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教授团队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erring of a new Fusarium head blight resistance gene FhbRc2 from Roegneria ciliaris 3ScL chromosome arm into common wheat”的研究论文,作者发掘小麦野生近缘种纤毛鹅观草3Sc染色体长臂上新的抗小麦赤霉病基因FhbRc2,并...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被引频次 2525 成果数 190 H指数 29 G指数 47领域: 作物学 期刊 73.2% 会议 20% 专著 0% 其它 6.8% 总计 190篇 2010年成果数21 2011年被引量287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Rapid development of wheat-Dasypyrum villosum compensating translocatio...
王秀娥博士,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副院长,同时担任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常务副主任。在学术职务上,她还是农业部华东区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江苏省遗传学会的常务理事和秘书长,植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在多个专业学会中担任理事,如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和江苏省作物学会...
小麦野生资源蕴藏着很多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等优异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的基因资源库,可以通过远缘杂交将其有益基因导入普通栽培小麦中国利用。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又名Haynaldia villosa, 2n = 2x = 14,基因组 VV)是小麦族、...
7月1日下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教授王秀娥,种业学科点负责人、教授张红生,校人才办副主任、教授黄骥,农学院院长助理、教授鲍永美及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一行莅临大华种业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公司总经理陈付祥、副总经理谢宜成、陈国洋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交流活动。
近日, 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题为Dosage effect genes modulating grain development in synthesized Triticum durum-Haynaldia villosa allohexaploid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剂量效应基因调控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发育并影响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了新思路。
王秀娥: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3、199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 王秀娥: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3、199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 获得奖项 近年来获得科技...
2024年4月25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教授团队题为“Dosage effect genes modulating grain development in synthesizedTriticum durum-Haynaldia villosaallohexaploi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剂量效应基因调控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发育并影响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了新思路...
核心提示:2月6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细胞遗传研究所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Molecular Plant》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以来自英国剑桥植物园的簇毛麦品系91C43为材料,通过小孢子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制了簇毛麦双单倍体91C43DH,利用三代测序辅以二代测序、BioNano和Hi-C技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