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绍杰在他所编的《麋研斋印存》序言中说:“至其以金文入印及所摹宽边古玺,则不免稍失之于拘谨而竭蹶,盖小篆与彝铭文字本属殊途,工整与奔放亦异其趣也。”古玺有奔放奇趣一路,也有秀美精致一路,王福厂仿古玺与他整体的书法篆刻创作审美理念是一致的。 作为“浙...
王福厂篆刻原石27品赏析,印面边款多角度高清图,实属难得 王福厂(1879——1960),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读tí),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工书,凡钟鼎、籀...
王福厂(1879——1960),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读tí),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工书,凡钟鼎、籀隶无不能。清末与丁仁等创设西泠印社。民国初年到京,任印铸局技正,后至沪鬻字治印自给。解放后为中国画院画师。 其印初...
王福厂篆刻原石27品赏析,印面边款多角度高清图,实属难得 王福厂(1879——1960),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读tí),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工书,凡钟鼎、籀隶无不能。清末与丁仁等创设西泠印社。民国初年到京,任印铸局技正,...
1920年春,王福厂受聘于北京政府印铸局,任篆刻课课长、技正,而唐醉石任印信科科长、技正,两人意气相投,终生结为莫逆。1924年,王福厂又兼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参与编辑《金薤留珍》。王福厂的书法篆刻艺术早已在江浙湘鄂一带闻名,到北京以后,索书求印者络绎不绝。1927年春,吴昌硕再度为王福厂代定书法篆刻润例,...
📜 在篆刻的世界里,王福厂的细朱文作品《孝逸所藏》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字法、刀法、章法和做印法四个方面,来深入剖析这方印章的独特魅力。🔍 字法:刚强与直爽的完美结合 这方印章的字法表现出一种刚强、直爽的风格,与常见的细朱文线条流畅婉转的特点截然不同。每一个字的转折都...
王福厂(1879——1960),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读tí),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工书,凡钟鼎、籀隶无不能。清末与丁仁等创设西泠印社。民国初年到京,任印铸局技正,后至沪鬻字治印自给。解放后为中国画院画师。
1949年后,王福厂篆刻作品数量减少,而书法作品数量不少,特别是由于他的声望,题写了不少印谱、书籍的扉页、签条。1951年,王福厂刻苏东坡诗句“我是识字耕田夫”,似对自己一生作的总结。 我是识字耕田夫 1953年,王福厂被浙江省政府聘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5年秋,出任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主任委员。1956年,由该社...
细朱文印是王福厂最为擅长的一种风格,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为圆朱文式,如“晴窗一日几回看”“以墨林为桃源”“书贵瘦硬方通神”“欲求缥缈反幽深”等,这类印吸收了明人朱文印的结篆特点,但摒弃了明人篆刻的习气,字体修长,章法空灵,丰丽遒逸,肉骨停匀,尽管在王福厂的细朱文印中的比例不高,但显示了他精...
📜在篆刻艺术的海洋中,王福厂的《烟波江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剖析这方印章,从字法、线形、章法到做印法,一探究竟!🔍字法:篆刻艺术的灵魂 王福厂在《烟波江上》中,对“烟”和“上”两字的处理非常巧妙。他没有采用常规的小篆字形,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烟”字的右上部分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