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1978年-),辽宁开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主任、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与2004年先后获得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士学位、中国人物画工作室硕士学位。其水墨作品《地铁七号线》曾参展2023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创作和教学研讨...
王煜副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一生是对科学真理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风范和人文精神。在此,我们向王煜副教授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愿他在天堂安息,愿他的家人能够早日走出悲痛、重拾生活的信心与...
在上海这座充满现代气息与历史沉淀的城市中,上海理工大学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无数学子前行的道路。然而,就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学术殿堂里,却传来了令人痛心的消息——年仅42岁的马克思主义系副教授王煜,突然离世,其死因迅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王煜副教授的离去,不仅让上海理工大学的师生们深感悲痛,...
王煜教授课题组研究方向为可再生清洁能源、能源高效储存与催化转化,主要研究特色包括: 1)提出并精准构筑了具有单胞p-n结及原子级三明治p-n结的光电催化剂,解决了传统p-n结存在的电荷分离转移困难和反应动力学缓慢等问题,深入拓展了传...
王煜教授:1956年,麦肯锡、明斯基等4位图灵奖获得者与多名学者共同确立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就是希望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认知、思考和学习。此后,涌现出一些智能产品。1990年左右,由于应用领域狭窄、收益不乐观等原因,人工智能进入“冬天”。直到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才进一步走向实用化。与预编程技术不...
王煜 教授 (首席科学家) 王煜教授曾在卡耐基梅隆大学、马里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担任讲席教授,历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制造自动化技术委员会主席及顶级期刊IEEE T-ASE主编。他还获得了美国ASME设计自动化奖、科技部973计划首席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科技...
5月6日上午,天津大学王煜副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开放环境视觉感知的多粒度建模”专题报告。本次报告由学院赵红教授主持。王老师首先介绍了视觉感知在各领域的广泛用途以及当前在不确定的开放环境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借鉴人脑的多粒度认知机制,提出一系列面向视觉任...
近日,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与戴盟机器人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王煜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精彩讲解了机器人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以及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以下为对话内容: 01、具身智能机器人到了“开灯时刻” 姚海波:有人说具身智能机器人到了“开灯时刻”,您怎么看? 王煜教授: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80年代初,我在...
王老师(王煜教授)正在参与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RAS)委员的竞选,成为中国区唯一的候选人,他需要我们大家的鼎力支持。我们号召所有的RAS会员,积极投票支持。为了最佳策略,建议您投票支持唯一的候选人: …
王煜教授:灵巧手的能力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基于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能力,这和跑、跳机器人有所不同。当跑、跳机器人的足和地面接触时,机器人的首要任务是在完成动作时保持平衡,避免跌倒。 而机器手的任务则更为复杂——通过手指和物体的互动,使得物体产生一定的运动和轨迹,并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下达到一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