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华先生一生致力于新疆考古研究、丝绸之路研究,为新中国新疆考古事业的开拓和推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他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长期坚持奋战在考古第一线,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多次亲自带队或参与了塔里木盆地、罗布淖尔荒原、吐鲁番盆地、天山北麓草原地带古代遗存和自然环境的科学调查;曾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吐鲁番阿斯塔...
1935年,王炳华生于江南水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0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自此与新疆考古结下不解之缘。那是一个“孔雀西北飞”的时代,各个领域的人才,怀着满腔热忱从四面八方支援新疆建设。王炳华说,之所以义无反顾来到新疆...
从楼兰古墓沟,到伊犁塞人冢,从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的尼雅遗址,到发现“小河公主”的罗布泊小河墓地,王炳华几乎走遍新疆所有重要的考古现场。今年90岁高龄的王炳华,经历过极为艰苦的考古年代,而新疆考古更是艰难。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王炳华的最新著作《瀚海行脚:发现新疆古文化》,近...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王炳华先生于2025年2月6日因病在乌鲁木齐辞世,享年90岁。王炳华先生在新疆考古第一线工作达40年,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罗布淖尔荒原、吐鲁番盆地、天山北麓各绿洲、伊犁河流域、阿勒泰山前地带古代遗存,均曾亲历并展开过调查,取得了不少开拓性成...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王炳华先生于2025年2月6日因病在乌鲁木齐辞世,享年90岁。王炳华先生在新疆考古第一线工作达40年,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罗布淖尔荒原、吐鲁番盆地、天山北麓各绿洲、伊犁河流域、阿勒泰山前地带古代遗存,均曾亲历并展开过调查,取得了不少开拓性成...
王炳华,193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7月进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89年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两次获新疆“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2000年退休,2005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炳华一生...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塞外风沙,晚年的王炳华居住在上海青浦郊外淀山湖畔的一家养老公寓内。这么多年过去,古墓沟、楼兰、尼雅、依循,这些新疆地名依然鲜活地跳动在王炳华的脑海中。“人的精力太有限了。”王炳华说。作为一名考古学家,王炳华已经放下了手中的铲,但作为一名90岁的作家,他还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知名西域考古学家、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炳华新书《瀚海行脚——西域考古60年手记》近期在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收录了王炳华在六十载新疆考古与研究中创作的十五篇考古手记,记录和叙述了他从开创伊犁河流域考古开始,到发现孔雀河青铜时代墓葬、主持并参与楼兰、尼雅、克里雅、丹丹乌里克、小河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过程...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王炳华的最新著作《瀚海行脚:发现新疆古文化》,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在一场题为“沙海遗珍 古道新知”的直播中,王炳华讲述了自己行走天山南北,从时间深处打捞回来的“一手”故事。 王炳华笑着说,1960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他就投身新疆考古事业,一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