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1768年—1831年)的著作。王清任十分重视对人体脏腑的研究,他的医学理论建立在人体解剖知识的基础上。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对历代有关医书的研究中,王清任发现前人对人体结构和脏腑功能的认识有不确之处,于是写成《医林改错》一书。他根据自己的多次观察,绘成“亲见诸脏腑”图...
王清任(1768年~1831年),字励臣,河北玉田县人,自幼习武,曾考取武秀才,后通过捐资得千总衔,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离乡,常年在京津一带行医,因医术高超被公卿推许。王清任在阅读前人脏腑论述时发现许多矛盾,认为“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于是详细研究人体解剖学,总结自己临床经验,著成《医林改错》(共两...
这本书的作者,是富有创见,敢于“改错”的医学家王清任。王清任,字勋臣,河北唐山附近的玉田县人。他从20岁左右开始行医,花了42年的工夫写成《医林改错》一书。这本书只有2.5万多字,但很有价值。书中附有25幅插图,其中12幅是根据古书上对人体的看法画成的,13幅是根据他自己的实地调查画成的,互相对照,可以...
王清任《医林改错》每治此症愈后问及未病以前之形状有云偶而一阵头晕者有头无故一阵发沉者有耳内无故一阵风响者有耳内无故一阵蝉鸣者有下眼皮长跳动者有一支眼渐渐小者有无故一阵眼睛发直者有眼前长见旋风者有长向鼻中攒冷气者有上嘴唇一阵跳动者有上下嘴唇相凑发紧者有睡卧口流涎沫者有平素聪明忽然无...
医林改错 清·王清任 自序 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也。其中当尚有不实不尽之处,后人倘遇机会,亲见脏腑,精查增补,抑又幸矣!记脏腑后,兼记数症,不过示人以规矩,令人知外感内伤,伤人何物;有余不足,是何形状。至篇中文义多粗浅者,因业医者学问有浅深也;前后语句多复重者,恐心粗...
作者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世居玉田县鸭鸿桥。曾做过武库生,后至北京行医,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王清任的主要著作为《医林改错》,这是一部几百年来令医学界争论不休的书。书中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观点。其一便是“改错”,王清任认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
王清任作为一位杰出的医学革新家,在所著《医林改错》中,一是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胸腹腔内脏器官、血管等解剖位置,较过去有改正,有发现;二是创活血化瘀新理论拟出许多新方,于临床颇有奇效;三则否定胎养、胎毒等陈说及综成“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新说,其贡献巨大,...
王清任(1768年6月30日——1831年3月29日)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字勋臣。青年时曾 “纳粟捐千总”,获“武庠生”衔,未入行伍。二十岁许学医,终成医林巨擘。清任晚年将其一生医学理论与治验收于《医林改错》,撰成中医不朽经典,影响巨大而深远。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 公元1644-1911年《医林改错》二卷,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是他访验脏腑四十二年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本书约有三分之一篇幅为解剖学内容,以其亲眼所见,辨认胸腹内脏器官,与古代解剖作比较,画出他自认为是正确的十三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