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中院士对云之凰公司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国家和省发展林下经济系列政策机遇,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综合利用森林、林地资源,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中发展以有机灵芝为主,集黄精、天麻、石斛、林蜂、草果和茶叶为一体的林下经济,以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建议和鼓励云之凰公司以基地...
2023年5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A systematic dissection in oilseed rap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yield heterosis”在植物学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表,该研究系统揭示了油菜产量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将从理论上指导...
日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耐密植油菜新的株型种质。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特异的靶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春油菜体内敲除BnaA03.BP基因获得了半矮杆、分枝夹角变小的编辑株系,而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等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对推动以超高密超高产为技术途径的油菜新...
“中油杂501”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10年攻关选育而成的优势品种。2022年,该品种在湖北襄阳创造了亩产419.95公斤、亩产油量211.57公斤的纪录。油菜“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联合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协同创新的结晶,以耐盐碱、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以“四个面向、两个一流”为指引,以培育突破性油菜品种以及高营养价值油菜产品为目标,通过理论、技术、产品与生物健康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链式创新,引领我国油菜生物育种前沿。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国家科技支...
日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耐密植油菜新的株型种质。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特异的靶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春油菜体内敲除BnaA03.BP基因获得了半矮杆、分枝夹角变小的编辑株系,而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等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对推动以超高密超高产为技术途径的油菜新...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彤、通讯员余波)如何进一步提高油菜的单产,是关于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要课题。近日,中国农科院王汉中院士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春油菜体内获得一种半矮杆、分枝夹角变小的新株型。这一新种质的创制,对推动以超高密超高产为技术途径的油菜产业革命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油菜的株型是决定油菜...
财联社9月19日电,日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耐密植油菜新的株型种质。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特异的靶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春油菜体内敲除BnaA03.BP基因获得了半矮杆、分枝夹角变小的编辑株系,而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等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对推动以超高密超高产为...
2019年1月28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题为A novel chimeric mitochondrial gene confers cytoplasmic effects on seed oil content in polyploid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了农作物种子性状的第一个细胞质调控基因...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院士团队10年公关选育的高油、高产、高抗、宜机收品种“中油杂501”在四川现场测产,理论亩产高达388.2公斤。#中油杂501#高产油菜品种#宜机收#正红种子 #助农增收 - 正红生物于2024042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