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团队报告了一种以湿润转移法(WET)为基础的有机/水凝胶的表面图案构建策略,表面图案可从平面到弯曲表面或从微观到宏观进行协调。局部差异的润湿性将乳液体系中的亲水性单体和疏水性单体诱导到预先形成图案的基材的润湿性匹配区域上,在有机凝胶表面上通过原位光聚合形成相应的水凝胶和有机凝胶图案。表...
烧烫伤伤口中水肿组织和大量水泡分泌的过量渗出液,严重阻碍了创面愈合,对传统敷料提出巨大挑战。 二、【成果掠影】 为此,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时连鑫团队报道了一种具有分形亲水微通道的自泵油水凝胶,可以快速移除过量渗出液,效率比纯水凝胶提高约30倍,并有效地促进烧烫伤创面愈合。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动态乳化过程辅助的...
相关论文以题为“WET-induced Layered Organohydrogel as Bioinspired “Sticky-Slippy Skin” for Robust Underwater Oil-Repellency”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树涛研究员、以及共同作者是江雷院士。 参考文献:doi.org/10.1002/adma.20 ...
然而,大多数已报道的LLSs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特别是在去润湿和耐久性方面。 近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树涛/孟靖昕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Liquid-Like Surfaces with Enhanced De-wettability and Durability: From Structural Designs to Potential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DOI:10.1002/adma.202407315...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理化所王树涛、赵紫光和合作者揭示了异质界面的多级散射机理,制备了一种级联异质孔结构辐射冷却材料(HENF),其具有97.3 % 的太阳光谱反射能力和96.5% 的中红外发射能力,在亚环境温度条件下拥有114 W m -2 的冷却能力。同时其结合了具有热吸收功能的相变特性实现了宽温域热适应辐射冷却性能,在设备...
近日,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研究员团队与北医三院张树栋教授团队合作受免疫细胞启发,采用静电调控的乳液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的新型聚合物磁性颗粒(NFMPs),其表面具有丰富纳米伪足结构。该聚合物磁性颗粒能高效捕获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为基于CTCs的液体活检在PSA灰区中实现前列腺癌精准诊断提供新方法。该研究成果于近日以“...
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陈勇《AM》:一种生物启发的胶粘剂集成策略用于构建稳健气体传感阵列 气体传感器是至关重要在空气中的质量监控,其广泛的应用食品安全性评估,医疗诊断和工业安全。特别是,基于分子的气体传感器因其量身定制的分子结构和可控功能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然而,大多数气体传感器仍然存在弱且不稳定的界面粘附,...
受此启发,温州医科大学王佰亮教授团队与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研究员、孟靖昕副研究员团队合作,结合超铺展技术和生物矿化作用,制备出了透明且机械性能高的水下超疏油膜。与基于水凝胶材料的水下超疏油材料不同,这种通过仿生矿化制备的水下超疏油材料不仅具有高的透明度,而且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能和优异的水下超疏油和...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树涛研究员和时连鑫副研究员团队通过三维模板化润湿诱导转移(3D-WET)聚合策略制备发展了一种具有对齐水化水凝胶通道的自泵油水凝胶敷料(SPD),该敷料由疏水的油凝胶层,亲水的水凝胶层和对齐水化水凝胶通道组成。SPD通过将粘性流体有效导出促进了巨噬细胞从M1到M2的转型,从而加速糖尿病伤口的...
鉴于此,受蜘蛛丝的启发,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树涛教授以聚氨酯(PU)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为原料制备了耐超低温且具有高强度黏附性能的湿粘合剂(PU@PVP),该湿粘合剂利用溶解-润湿-粘附过程来实现黏附目的,根据内部不溶的聚氨酯提供黏附强度支撑,而溶解的聚乙烯聚吡咯烷酮进行界面的高强度黏附行为,从而实现在零下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