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王昱沆的研究领域将大有用武之地。 在能源转型的时代召唤下,王昱沆返回祖国并以苏州大学为起点,对个人及学科发展做了详细的未来规划:短期内,尽快建成实验室,开始研究工作;中长期内,以二氧化碳转换工作为出发点,面向基础研究应用发力;长期来看,挑战可再生燃料及碳中和相关工作,为人类社会绿色健康发展作出力所...
2024年11月9日,苏州大学王昱沆教授、惠静姝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苏亚琼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Substituent tuning of Cu coordination polymers enables carbon-efficient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的研究论文。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种策略,即调整苯并咪唑 (BIM) 基铜 (C...
近日,苏州大学李彦光教授及王昱沆教授(通讯作者)课题组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带正电的聚电解质-聚(二烯基二甲基铵)固定在氧化石墨烯上来替代碱阳离子的策略。在酸性条件下,改性Ag催化剂在100 mA cm-2电流密度下,对CO的FE可达85%,碳效率可达93%,能效(EE)可达35%。在纯水反应器中,获得了78%的CO FE和30...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青年特聘教授王昱沆是该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之一,主要从事面向可再生燃料电催化生产的催化剂与器件设计工作,致力于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如今正忙着为自己的课题组招聘有电催化材料研究基础且品学兼优的人才的王昱沆,准备以绿色未来为导向,开辟研究新篇章。
近日,苏州大学李彦光教授及王昱沆教授(通讯作者)课题组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带正电的聚电解质-聚(二烯基二甲基铵)固定在氧化石墨烯上来替代碱阳离子的策略。在酸性条件下,改性Ag催化剂在100 mA cm-2电流密度下,对CO的FE可达85%,碳效率可达93%,能效(EE)可达35%。
单位:苏州大学 【研究背景】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碳利用方法。采用碱性电解槽进行CO2RR具有较高多碳(C2+)产物活性、较低的电解槽槽压和成本效益等优势。然而,反应过程中碳酸(氢)盐的形成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损失,从而导致反应能耗过高,使该工艺在经济上不切实际。在本研究中,作者提出了...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王昱沆课题组博士后研究员与科研助理招聘启事,博士后,苏州大学,研究院,教授,课题组
为实现以上目标,在深入理解反应机制的基础上优化GDEs结构与相关反应器件至关重要。因此,苏州大学王昱沆教授、李彦光教授等人回顾了基于GDEs的CO2电化学还原反应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GDEs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GDEs结构设计与相关反应器...
2024年11月9日,苏州大学王昱沆教授、惠静姝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苏亚琼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Substituent tuning of Cu coordination polymers enables carbon-efficient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