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咏菊》诗前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后两句是:“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轼在看到王安石的诗句后,认为王安石可能犯了一个错误,因为菊花在秋天是不会落瓣的。因此,苏轼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以纠正王安石的错误。 然而,这两个故事的真实性...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菊花被风吹落之后铺满了地面,描写出了菊花容易凋零以及风的无情,若是写完这整首诗,这两句便带着一定的隐喻之意了。苏轼一看,当下就觉得王安石观察不仔细,菊花的花瓣长得十分结实,一阵风不会把花瓣吹得满地都是,也压根没有菊花会掉花瓣,王安石这不就是在瞎写吗?内心这样一想,苏轼骨子...
(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只见后院里像天女散过花一样,到处是金黄的菊花瓣,满地铺金。(3)考查了短文的中心,短文主要写了 一天,苏轼到王安石家作客,看到王安石的诗句,认为菊花不畏严寒,西风一吹不会落下花瓣,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想法错了。苏轼回京时还特意向王安石赔礼认错。告诉我们,才华再高,只有调查才...
只见花园遍地都是菊花瓣,苏东坡这才知道,原来黄州的菊花花瓣是会落下的。他终于知道王安石将他贬到此处的苦心了。一直以来,他还对王安石怀恨在心,觉得他是因为自己揭了他的短,公报私仇,才把他贬职。现在看来,是自己浅薄了。这是《三言二拍》里讲述的苏东坡与王安石的小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时刻保持谦...
抛开王苏二人的政治斗争不谈,在文学上,苏轼对王安石也是明枪暗箭不断,其中有三次“文斗”更是潜流涌动。 (一)菊花落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担任宰相,苏东坡为翰林院学士,曾是王安石的门生,后来因故被贬湖州。 苏东坡在湖州任职满三年后,回到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当日入住驿馆。第二天赴宰相府拜会王安石,恰逢王安...
无巧不成书,不久王安石被朝廷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第二年重阳过后,连日大风,风息以后,苏轼约了好友到后院赏菊。只见后院里像天女散过花一样,到处是金黄的菊花瓣,满地铺金。苏轼顿时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回想起王安石的诗句,后悔当初过于冒失了。后来,苏轼回京时还当面向王安石赔了礼,认了错。1.本学期,...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秋天来了,秋风落叶刮过了园子,把菊花的花瓣吹落了满地。苏轼看到之后又乐了,因为他见过的菊花,从来都不会在秋天掉花瓣。所以,王安石这诗写得明显是有问题的。于是苏轼又忍不住炫耀自己的才华了,他提笔就在王安石的“原稿”上面题了一句诗说: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其实,...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菊花在成为文人骚客笔下的重要话题同时,他们与写菊有关的逸闻趣事也代代流传。 这其中,要数欧阳修、苏轼分别给王安石的菊花诗提意见的轶事最令人玩味。 大侠出手诘难安石自有一番辩解 据《西清诗话》记载,有一天王安石心血来潮,写了一首菊花诗...
这其中,尤以王安石和苏轼两位文学巨匠对菊花的赞美最为著名。 王安石,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及菊花。在他看来,菊花具有耐寒、傲霜的特性,无疑是花中的佼佼者。他在《咏菊》一诗中写道:“耐得秋霜始见花,花中谁比菊花强。黄金簇拥千层艳,白雪纷纷一点香。”这不仅是对菊花美丽姿态的...
”紧接着他就把自己昔日在王安石门第上改诗遭贬的故事如实道来,最后苏东坡叹气说:“当初我错认为王安石不知道菊花的习性,可如今看来我反而是错的,更没想到他贬谪我到黄州来,并非公报私仇,而是来让我看这菊花秋日落瓣呢!”不久之后,冬至将至,为了给王安石赔礼道歉,当地太守特地派苏东坡进京,让他去丞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