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王孝林课题组在aBIOTECH发表了题为“MHZ3: a key regulator of ethylene signaling in rice”的综述。 MHZ3在乙烯信号传递中扮演双重角色 乙烯受体在乙烯存在与否的条件下,会在激活、失活及中间状态间灵活转换,然而,乙烯...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王孝林课题组在aBIOTECH发表了题为“MHZ3: a key regulator of ethylene signaling in rice”的综述。 MHZ3在乙烯信号传递中扮演双重角色 图1MHZ3是水稻乙烯信号的关键调控因子 通过深入探究MHZ3与乙烯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阐明了MHZ3在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双重角色,即在没有乙烯情况下MHZ3与...
王孝林(https://nxy.scau.edu.cn/2021/1228/c14544a302528/page.htm),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微生物组学研究,在植物微生物组的群落构建和稳态维持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研究成绩。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建立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扩增-选择”组装模型;揭示丛枝菌根共生与根瘤共生在植物根际层面的协同进化...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孝林课题组招聘博士后1-2名,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组学。博士后将在课题组组长的指导下结合分子生态学、宏基因组学、多组学关联分析和微生物菌群重组等技术,从事植物微生物组、植物基因/转录/代谢等多组学与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研究。 一、合作导师及平台简介 ...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孝林课题组招聘博士后1-2名,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组学。博士后将在课题组组长的指导下结合分子生态学、宏基因组学、多组学关联分析和微生物菌群重组等技术,从事植物微生物组、植物基因/转录/代谢等多组学与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研究。 一、合作导师及平台简介 ...
该模型揭示了植物与微生物组协作的深层机制,为农业改良和生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孝林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Arif Ali Khattak为第一作者,本科生黄颖珊参与了部分工作。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华南农业大学-拉多美集团产业学院的资助。
该模型揭示了植物与微生物组协作的深层机制,为农业改良和生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孝林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Arif Ali Khattak为第一作者,本科生黄颖珊参与了部分工作。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华南农业大学-拉多美集团产业学院的资助。
该模型揭示了植物与微生物组协作的深层机制,为农业改良和生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孝林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Arif Ali Khattak为第一作者,本科生黄颖珊参与了部分工作。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华南农业大学-拉多美集团产业学院的资助。
王孝林,男,博士研究生,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首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人物经历 2009 -2013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学士 2013 -2018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博士 2018 -2023,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后 研究方向 (1)植物微生物组与植物-微生物共生;(2)植物微生物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