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人针灸图经,宋·王唯一,皇明正统八年重刻#古籍 #科普 - 古籍珍本馆于2023072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09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天圣初年(1023)主持编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于1026年完成。1027年设计并主持铸造铜人针灸孔穴模型两具(太医院、大相国寺)。 在宋代,针灸铜人既是针灸教学的教具,又是考核针灸医生的模型,它所承载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针灸治疗方法,在国际上认可度最高,也一直被视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名片。 而“天圣铜人”至15世纪已...
如上述的两尊宋代天圣针灸铜人,至今下落不明。 一尊铜人背后是中国历代医家对于经络穴位的精心研究和传承,古代养生汇集了千年精华,润泽着后辈苍生。
王惟一(987-1067),古代医家名。名王惟德,宋仁宗(赵祯)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中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王惟一对医学,特别是针灸学有重要的贡献。其主要成就在于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铜人和刻石碑。
精铜为之,腑胜无一不具,其外俞穴则错金书穴名于旁。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盖旧都用此以试医者,其法外涂黄蜡,中实以水,俾医工以分析寸,按穴试针,中穴则针入而水出,稍差则针不可入矣。”由于立体教具的创造,比起平面的针灸图谱有很大的优越性,既便利教学也有利于...
宋代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 ,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天圣初年(1023)奉命编修针灸书,对古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订,总结历代针灸学家的经验,于天圣四年(1026)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由政府颁行。天圣七年(1029)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合可分,体表刻...
王唯一,这位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原名王惟德,曾在医学领域中担任重要职务,曾在太医局翰林医官和殿中省尚药奉御的职位上效力。他的贡献尤为显著,特别是在天圣七年(1029年)的创新之举。那一年,他精心设计并亲自领导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这些铜人设计独特,不仅人体和内脏可以分开展示,而且铜人的体...
两具针灸铜人均仿成年男子而制,躯壳由前后两件构成,内置脏腑,外刻腧穴,各穴均与体内相通,外涂黄蜡,内灌水或水银,刺中穴位,则液体溢出,稍差则针不能入,因而可使医生按此试针,以供教学和考试之用。王氏前所撰针灸著作也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由政府颁行全国,与针灸铜人相辅行世。 后世宋铸铜人丢失,...
#北宋人物 王唯一(生卒年不详)宋代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 ,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天圣七年(1029)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合可分,体表刻有针灸穴位名,用于教学和考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天圣初年(1023)奉命编修针灸书,对古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