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
《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便开始访友漫游生活,此诗可能是他在三十五岁时所写.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其墓志铭,王之涣生于垂拱四年,在开元十年至十四年任衡水主簿,之后罢官悠游,学者李希泌推测,此诗可能是他在开元十五...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畅当·《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 《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不凡的胸襟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一、诗文内容 《登鹳雀楼》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诗文解析 首联描绘景象...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唐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意: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书写时注意“尽、黄、流、欲、更”的正确写法。反馈...
登鹳雀楼全诗的意思 网讯 网讯| 发布2021-12-02 原文: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 ,一作季陵 ),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
登鹳雀楼王之涣古诗《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到达极点。 6、千里...
#王之涣1个 #唐诗166个 登鹳雀楼音频:00:0002:42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太阳渐渐依傍着大山西沉,黄河却向着大海滚滚东流。 想要将千里江山尽收眼底,那就再向上攀登一层楼吧。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