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作为文物大省,在不同的汉墓出土过不少汉家风物,其中,出土于正宁县湫头公社西候郎汉墓的猪形玉握以及出土于磨嘴子汉墓的玉蝉,都是形制古朴、风格纤巧的古玉,从玉握到玉蝉,都向世人展示着雄浑博大,自由豪放的古玉绝技——“汉八刀”,也让我们追思那段遥远的历史。(一)这件猪形玉握出土于甘肃一座东...
于是,古墓中的主人身穿玉衣,口含玉含,鼻子耳朵有玉塞,手握玉握,用玉武装全身以求尸体不朽。其中玉握通常作成猪的形状,玉猪几乎集中于汉代,以玉握的形式出现。工匠们在长条圆柱形的玉料上加琢,寥寥几刀、遒劲有力、挥洒自如,便把一截玉料雕成一头可爱的肥猪,令人拍案叫绝,这便是汉代最著名、最擅长、...
兽牙(以象牙为最贵)、贝壳都是财富的象征,而握以猪的形象出现显然也有这方面的涵义,猪在中国文化中,主要也是财富福气的象征,手握玉猪而逝,寄托着人活一世不空手而去的愿望。 从汉八刀的玉到萌萌哒的炭精 甘肃博物馆收藏着两只猪形握,它们分别是出土于正宁县汉墓的...
猪形玉握是汉代玉器,藏于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玉高2.8、长11.4、宽2.6厘米。文物鉴赏 玉高2.8、长11.4、宽2.6厘米。1984年邗江杨寿镇李岗村宝女墩新莽墓出土。玉握一对,猪形作伏卧状,吻部突出,前后蹄皆屈收腹下,短尾。吻下及尾部各有一小穿孔。此器白玉雕琢,玉质晶莹,造型圆润丰满,背部...
汉代猪形玉握是汉代文物,现收藏于巩义博物馆,长11.4厘米,宽2.2厘米,高2厘米。汉代猪形玉握 巩义博物馆馆藏一汉代猪形玉握(见图),系国家二级文物。其长11.4厘米,宽2.2厘米,高2厘米。玉呈青白色,半透明状,玉质晶莹温润,猪作俯卧状,背部滚圆,腹部平齐,横长柱体,两端截平雕,整体具有猪的形状...
玉握猪啊,这可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呢。 玉握猪,顾名思义,就是玉制的握猪,它是古代丧葬文化中的一种随葬品。具体来说,它是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和玉衣、玉枕、玉覆面等一样,都属于玉葬器。握猪的形象多为猪形,采用“汉八刀”的雕刻技法,造型简练而生动。 关于玉握猪的作用和寓意,主要有两种观点: 财富...
文化中国行 | 魅力宁阳——汉代玉握猪 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中,经常出现玉猪的身影。人死后入葬时以玉器让死者握于手上谓之“玉握”;因其为玉琢成猪形故称为“玉握猪”。 在汉代,先民相信玉具有辟邪除灾的特殊功能,故...
《释名·释丧制》:“握,以物在尸手中,使之握也。”握玉是指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玉握,就是死者手中抓的东西,用玉制成,猪形玉握,就是猪形的玉。那么,这里的问题是:死者手里抓的为什么是玉猪? 陈大年在叙述广东所出土的玉猪时说:“其流风直遍及吾粤,故凡在东山大小北处发掘,如属汉晋古冢,无不得有...
玉握青玉猪出土于巩义的汉墓中,玉握为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形状大小正好与墓主人的手形相吻合。在中国玉文化中,玉猪几乎集中于汉带,绝大多数以玉握的形式出现。工匠们在长条圆柱形的玉料上加琢简单线条,寥寥几刀、遒劲有力、挥洒自如,便把一截玉料雕成一头可爱的肥猪,令人拍案叫绝,这便是汉代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