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打猴鼓舞又叫“猴鼓舞”,发源于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甲翁组,是毛南族群众在丧事习俗中,由巫师表演的民间舞蹈。因节奏欢快、动作滑稽,逐步出现在毛南族的一些欢庆节日中,成为毛南族的传统舞蹈 猴鼓舞传承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反映巫术礼仪、丧葬驱魔、避邪求吉、敬奉精灵等内容。在1949年后,特别...
何吉坐是荔波一带最会跳猴鼓舞的人,被誉为“猴鼓舞王”。何吉坐今年八十有余,他的脸庞留下了岁月的沧桑,从小在瑶山生活,跟随祖父学习猴鼓舞,而今已将其传承了下来。“起初,‘猴鼓舞’主要用于丧葬敲铜鼓祭祀亡灵的场合,是祭祀活动的主要部分,意在调节丧场悲哀气氛,热热闹闹送老人归去和尽儿孙之孝。”...
何吉坐对猴鼓舞的传承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不仅将跳猴鼓舞的技巧传承给后人,还将其中的精神内涵发扬光大。何吉坐常说:“猴鼓舞不仅仅是舞蹈,更是瑶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在他的影响下,不少瑶族小伙加入传承瑶族猴鼓舞的大家庭。“年轻人应该了解和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何吉坐语重心长地...
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流传着苗族猴鼓舞。猴鼓舞苗语为“大愣矬”,起源于苗族关于“洪水滔天”的传说。相传远古洪荒之时,天下发了一次大水,洪水淹到天边,天下一片汪洋,伏羲兄妹躲在一段用兽皮蒙住两端的空心大树中,幸免于难,他们在水中...
《猴鼓舞》,苗族名字叫“大愣矬”(da leng cuo),主要流传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孟关、青岩、湖潮等地以青色服饰和以绣花服饰为特征的两个苗族支系中。它来源“洪水朝天”的神话传说。古时,大地上发了一次洪水,洪水湮没了大地,伏羲兄妹钻进一段空心大树中并用兽皮封住两端,他们在洪水中飘流了很久。后来,昏昏...
老猴舞又称猴鼓舞,当地称之为“剥泽格拉,”意即模仿老猴舞。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瑶族老汉在山 地敲打皮鼓,驱赶偷吃黄豆的猴群。开始,猴群被鼓声吓得不敢下山。后来顽猴却趁着他熟睡后,悄悄击鼓玩耍。老汉醒来后,看见猴子打鼓觉得奇怪,看着看着,不禁被猴子击鼓,边跳边舞的动作所吸引。他暗暗记住了这些...
打猴鼓舞这一毛南族独有的民间舞蹈,流传在贵州省平塘县的毛南族聚居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舞蹈分为“猴王出世”“猴子敲桩”和“猴子引路”三部分,动作滑稽、诙谐,被誉为舞蹈中的“活化石”。舞蹈的表演分为男子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三种...
直到最后一个击鼓完成,然后C位鼓手上场开始击打猴鼓,后面的亲友才开始跟着节奏摇摆…一个回合大约2分钟,回合结束大家一起大吼一声,然后闷一口酒! #非物质文化遗产 #猴鼓舞 @荔波瑶山古寨· 2022年12月20日荔波瑶山古寨 00:20 36 #猴鼓舞 #花棍舞 😷采风发现一个十几岁小男孩跟村里表演,初二不想读书了~...
中国非遗文化-毛南族打猴鼓舞 02:33 中国非遗文化-金华火腿腌制技艺 02:28 中国非遗文化-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 02:49 中国非遗文化-西湖绸伞 02:15 中国非遗文化-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01:50 中国非遗文化-王星记扇 03:37 中国非遗文化-湖笔制作技艺 02:41 中国非遗文化-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0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