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独竹漂”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项目。贵州多地都有该项目活动。独竹漂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楠竹上作水上载体。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
独竹漂是发源于贵州北部赤水河流域的一种民间技艺,原是当地人的水上交通工具,后逐渐发展为当地各族群众的娱乐、比赛项目。赤水独竹漂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独竹漂作为表演项目首次亮相,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将独竹...
2021 年,受年龄和身体伤病影响,彭刚不得不退居“幕后”,从水上回到陆地,他又忙碌在培养年轻一代独竹漂接班人的重任上。他说:“虽然我不能再划了,但我会带领好这个团队,把独竹漂传承给年轻人。”多年来,彭刚已经教会了他的团队一套完整的独竹漂表演,其中包含了 20 个平衡动作。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
独竹漂这项看似轻盈飘逸的水上运动,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原理和人体工学智慧。浮力与平衡:独竹漂的关键在于竹子(或现代玻璃钢材质替代品)提供的浮力与选手身体的完美平衡。选手通过调节身体重心,利用竹竿的浮力在水面上保持平衡,这需要极高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平衡感。流体动力学:在水面上快速移动时,选手必须...
独竹漂,俗称“划竹竿”,是一项要求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约15厘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楠竹上,手持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在水上划行的独特技艺。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独竹漂融合了舞蹈、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展现了人类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
江山壮丽,我说长江。我叫杨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赤水独竹漂遵义市区级非遗传承人。很多人形容我表演的独竹漂技艺是“翩跹少女踏水而来”,是现代版的“一苇渡江”。一竹一人 杨柳独舞江上 手持长竹当桨、脚踩楠竹为舟,或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稳定在竹上悠闲荡于水面,独竹漂发源于...
大美非遗|“水上轻功”独竹漂:一根竹子撑起的黔北民间技艺 手拿竹竿当桨,脚踩楠竹为舟,漂行水上如履平地。近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湘江河,红花岗区独竹漂协会的成员们在水面“踏竹起舞”,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独竹漂发源于黔北赤水河流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前是当地人们通行水路的一种交通...
一苇渡江,说的是达摩祖师脚踩一根芦苇横渡长江的故事。今天,一项体育运动把传说带进了现实。运动员脚踩一棵楠竹,手持一根长竿,在水面上竞速穿梭,这就是独竹漂。 独竹漂在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亮相,获得表演项目...
独竹漂,听起来就像是一场水上的极限挑战!其核心在于竹子(或现代玻璃钢材质)所提供的浮力与选手身体的绝妙平衡。选手通过灵活调节身体重心,利用竹竿的浮力,在水面上实现惊人的平衡。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背后需要超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和敏锐的平衡感。更精彩的是,独竹漂不仅仅是保持平衡,还要在水面上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