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语(Gāndhārī Manuscripts)/ 佉卢文(Kharoṣṭhī) 婆罗米文字 参考资料: 前文说过,佛陀使用巴利语(Pali)传法。但是,巴利语是一种印度方言,它本身没有文字,因此学习佛法的弟子都是通过口耳相传,各显神通,使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佛法,这造成了一些问题。实际情况是,人们记录佛法最早使用犍陀罗语(Gāndhār...
犍陀罗语(Gāndhārī)是古印度的一种语言,语系是古印欧语,但它的书写,是佉卢文(Kharosthi),...
在印度教与印度历史的探讨中,佛陀的教法最初是通过巴利语传播,但巴利语缺乏文字记录,导致弟子们各自以自己的语言记录,如犍陀罗语和婆罗米手写体。犍陀罗语,起源于公元前3-4世纪的犍陀罗地区,使用拼音且主要见于佛教文献,佉卢文是其书写形式,甚至影响到中国东部。婆罗米文字则源于闪米特文字系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最为重要的犍陀语版本无疑就是和田本犍陀罗语《法句经》,它是上世纪末在中国新疆和田地区发现的,此本在伦敦本犍陀罗语《法句经》发现之前,一直被当作犍陀罗语《法句经》的唯一代表,直到近年来的另外两种犍陀罗语的《法句经》,为了区别计,我这裡即称此本为“和田本”。 2.2.1 和...
在古代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大约公元前三世纪初,佉卢文(Kharoṣṭhī)手写文字被发明出来,用于书写当地印度-雅利安语言中的犍陀罗语(Gāndhārī)。犍陀罗语保存下来的最早记录是阿育王在沙巴戈希(Shahbazgarhi,今巴基斯坦)和...
丝绸之路上的交际语-.. 在被我国古代称为西域的地方建立的一些王国曾受过犍陀罗语和佉(和‘祛’同音)卢文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末,犍陀罗语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我国。我国境内的
“菩萨”出自犍陀罗语 图:展出的《弥勒菩萨坐像》浮雕,持水瓶是作为婆罗门修行者的一大特征。 中国学者孙英刚、何平在合着的《图说犍陀罗文明》中指出,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世纪涅槃,早起佛陀的教义基本上是口耳相传,并没有书面的文本存在。而犍陀罗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和使用文本佛经的地区。
在即将于2024年10月26日下午14:00举行的犍陀罗语文书工作坊中,来自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将带领我们深入探索印度古典梵语文艺学的丰富内涵。这不仅是对语言与文化深度结合的探讨,同时也是对古典文学翻译工作的重要推动。 犍陀罗语,又称古尔汉语,历史悠久,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犍陀罗语作为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近日,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举办了专门的犍陀罗语文书工作坊,旨在推动对印度古典梵语文艺学的深入研究。在这个活动中,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该领域的前沿文献与翻译动态。
犍陀罗语说一切有部注释文本? 佉卢文手稿与《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对应内容 主讲人 Francesco Barchi 时间 2024年10月31日(周四) 15:30—17:00 地点 紫金港医学图书馆317室 讲座摘要 汉文典籍对研究说一切有部阿毗达磨(Sarvāstivā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