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为西汉时期铜器,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皮厚而多皱,两角...
历时近1年,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复活”了。国家博物馆专门为这件青铜重器举办“数说犀尊”展览。观众通过一台可视导览器,可以与2000余岁的文物“对话”,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值得一提的是,藏在犀尊内的17件文物也亮相了。一个展柜内,一只灰色陶瓮斜躺在黄土中。这是犀尊重现天日时的场景——1963年1月...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汉代工艺的巅峰之作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是一件西汉时期的青铜器,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生动,堪称汉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相比,这件犀尊不仅体型更大,工艺也更加精细。尤其是其表面的错金银云纹装饰,即使在现代工艺的视角下,也极具难度。错金银工艺是一种将金丝或银...
犀尊通体饰细若游丝的金色和银色云纹,使质朴无华的犀尊,华美无比,熠熠生辉。云纹的制作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错金银工艺。这种工艺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做法为:先将图案绘在已铸成型的铜器表面,然后用利刃刻出线槽,再把捶揲好的金丝和银丝(或片)嵌入线槽,最后统一打磨平整。正是由于错金银工艺的...
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盛酒器,多为圆腹,大侈口,下有圈足。尊的造型有很多种,其中动物造型的尊最为形象、逼真。文物特征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这件错金银云纹铜犀尊,长58.1厘米,高34.1厘米,重13.5公斤,犀牛的形象栩栩如生。这是一头体态雄健、...
“1963年1月11日,陕西省兴平县豆马村社员在取土时,发现一件铜犀尊和其他文物多件。”60年前文物出土报告中的文字,是历史上对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的首次记载。岁月长河中,有无数足以惊艳世界的人类创造,都是以这样偶然的、戏剧性的方式再现人间。而千年后,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拨开历史迷雾,挖掘文物的历史、...
青铜犀尊(错金银云纹犀尊)青铜制,战国时期制作,出土于陕西兴平县,艺术品中国推荐传世珍品。春秋战国时期的动物雕塑以创作形象上的自由、生动而著称,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当时的动物雕塑大量出现在日用品中,犀尊就是当时一种比较典型的盛酒器。从商代到战国,人们把犀牛和象视为神奇的动物,并创作了很多带有犀牛...
中国日报6月5日电(记者 姜东)2023年6月5日,媒体记者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数说犀尊”展览。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该展览于5月30日在国博对公众开放,观众通过可视导览器,可与2000余岁的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对话”。此外,藏在犀尊内的17件文物也在展览中亮相,包括铜镜、带钩、锉刀、花贝等。6月5...
不光是铸造技术,小臣艅铜犀尊还有更重要的历史价值,因为犀尊内,有铭文4行27字:“丁巳,王省夔京,王锡小臣夔贝,隹王来征人方。隹王十祀又五,日。”古代铭文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可与同时期的甲骨文等相印证。许杰表示,这件器物上的铭文,放眼商代的青铜器,已经是极长的了。那么,...